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允諾別人的話。如:「我會信守諾,絕不洩露你任何底細。」
不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一句話就不投機。《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忽見女人同那個瘦長條子一不合,早已扭作一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同一語在不同地域因諸種因素產生演變而生成的變體。它只流行於局限的地區,並具有與其他方或共同語差異的特徵。唐.王維〈早入滎陽界〉詩:「因人見風俗,入境聞方。」也稱為「土話」、「土語」。
2.書名。舊題漢揚雄撰,十三卷,晉郭璞注。其書於一名一物詳其地域語之異同,為訓詁家所取資。
3.才開口說話。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未語人前先腼腆,櫻桃紅綻,玉粳白露,半晌恰方。」
得意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拘泥於字句辭,既得其意,則忘其。語本《莊子.外物》:「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後指彼此有默契,心照不宣。《文明小史》第二回:「府縣心裡還當他們話到投機,得意忘。」
自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獨語,自己對自己說話。《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老人點頭大喜,自自語道:『計在此了。』」《紅樓夢》第六七回:「到了自己房中,將東西丟在一邊,嘴裡咕咕噥噥自自語。」
不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坦白的表露,不加隱藏。如:「這種糗事,他竟也毫不諱。」
知者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者不」是說有真知的人,了解語概念的功能有限,因此不會多;語見老子〔道德經〕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者不知。」根據老子學說,真理實相抽象普遍,難以用有限的辭明白表達。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說道是形上普遍的原理,語名辭只是約定而成,因時制宜,不能表達真理。因此老子主張 「希」、「貴」、「不」。真正有智慧的人明白語不足恃的道理,不會多;反之終日喋喋不休的人,一定是不明道理、沒有真知的人。莊子承襲老子的思想,在〔莊子‧天道篇〕,以輪扁斵輪的故事(參見「輪扁斵輪」),說明「知者不者不知」的道理。在〔知北遊篇〕,更假借寓,表明去知不態度。
總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總括起來說。表示推證的承接連詞,重在解釋或說明。《舊唐書.卷七二.李百藥傳》:「總而之,爵非世及,用賢之路斯廣。」《文明小史》第四四回:「總而之一句話,外國人到底喜歡那樣,我們又不是他肚裡的蛔蟲,怎麼會曉得?」
閒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評論是非的話。《醒世恆.卷三三.十五貫戲成巧禍》:「卻說魏生接書拆開來看了,並無一句閒閒語。」《紅樓夢》第七一回:「乾看著人家逞才賣技辦事,呼么喝天弄手腳,心裡早已不自在,指雞罵狗,閒閒語的亂鬧。」
相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和善的語氣和辭勸誡。《三國演義》第二回:「吾以好相勸,何反怒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