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42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合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的趣理想一致。清.方苞〈兵部尚書法公墓表〉:「始知公忠孝發於至誠,體國憂民,常恨未得同合道人,相與輔成治教,而深患時人惟知以虛偽比周自便其身圖。」也作「道合同」。
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和願望相違背。見「事與願違」條。01.《宋書.卷六六.王敬弘列傳》:「臣聞君子行道,忘其為身。三復斯言,若可庶勉;顧惜惛耄,與願違。」 
人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在處於貧窮困苦之時,很容易只顧眼前的利益而喪失了遠大的向。例:厥屋下雖然窮苦,毋過佢毋會人貧短,向人討食。(他家雖然窮苦,不過他不會人貧短,向人乞食。)
〔宋史藝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史〕,元托克托等修,其卷202至209為〔藝文〕,凡8卷,著錄近萬部,120,000卷。在史中卷帙最富。此係據宋代〔三朝國史藝文〕、〔兩朝國史藝文〕、〔四朝國史藝文〕及〔中興藝文〕4部國史刪其重複,併合而成,因倉促成書,重複舛論,為諸史之最。其目分4部44類,大抵依據〔舊唐〕而略有損益。
  兩宋學術昌明,著述甚富。又印刷術盛行,古籍新著,多經刊行。且每經校讎,因而今日所見宋以前古籍,多係由宋人箋注、校訂、編輯。其所成定本,多著錄於宋人書目,而以〔宋〕所收最多,所以為考證古籍流變的重要資料。
  〔宋〕錯誤既多,後人每加訂正,如明焦竑、清錢大...
以辭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辭害」出於〔孟子‧萬章上〕;文中載有孟子的話說:「故說詩者,不以文言辭,不以辭害;以意逆,是為得之。如以辭而已矣,雲漢之詩曰:『周餘黎民,靡有孓遺。』信斯言也,是同無遺民也。」
  這是孟子說讀詩解詩時,除了不應單憑詩文表面上的文字就斷章取義、望文生義之外(參見「以文書辭」),更不可拘泥於辭句的意思,而誤解了作者原來想要傳達的本意。如果只是照著文辭表面解釋,那麼像〔詩經‧大雅‧雲漢〕中所說的:「周餘黎民,靡有孓遺。」而解釋成:「周朝的百姓,現在已經沒有一個遺留下來了。」豈不是很大的錯誤?難道周朝真的連一個遺民都沒有了嗎?若仔細推敲,就知道作者的原意,乃是憂慮旱災來臨時,...
風雲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雄大高遠的心。《晉書.卷八七.涼武昭王李玄盛傳》:「吾少無風雲之,因官至此,不圖此郡士人忽爾見推。」北周.庾信〈周袞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始遊庠塾,不無儒者之榮,或見兵書,遂有風雲之。」
寢丘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寢丘,春秋時楚封邑,在今河南省沈丘縣東南,土地薄瘠,人多不取。相傳楚令尹孫叔敖臨終時告誡其子,勿受楚王肥美的封地,而應請受貧瘠的寢丘,以保長久。典出《呂氏春秋.孟冬紀.異寶》。後指與世無爭,隨分知足。南朝齊.王儉〈太宰褚彥回碑文〉:「既秉辭梁之分,又懷寢丘之,所受田邑,不盈百井。」
玩物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玩物喪」。見「玩物喪」條。01.宋.張栻〈與曾節夫撫幹書〉:「雖然園亦既廣矣美矣,若求增不已,卻恐亦為玩物溺,要不可不察也。」
三國平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講史話本,分上、中、下三卷。內容起於司馬仲相陽間斷獄,終於諸葛亮病亡。為研究三國演義形成和演變的重要資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載地方的疆域、沿革、古蹟、人物、風俗、物產等的書籍。如各省通、府、縣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