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電掣風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馳電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六韜》又稱《太公六韜》,相傳是西周時呂尚所著。呂尚,字子牙,本姓姜,周初賢臣。其先祖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呂尚年老隱居,周文王出獵時,相遇於渭水之濱,得到文王賞識,相談甚歡,文王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文王立呂尚為師,後呂尚佐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封於齊。《六韜》一書採用周武王與呂尚的對話形式寫成,分為六卷,內容主要為有關治國、治軍與戰爭的理論。在〈龍韜.王翼〉篇中,周武王問呂尚:王者之師應該有哪些輔佐人才?呂尚認為一支強大的軍隊,應該有七十二位優秀的幕僚,並就其職掌及能力一一回答。論及陣前奮勇殺敵的將領時,呂尚說:「一個...
桃花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高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隱居。《楚辭.屈原.卜居》:「寧超然高舉以保真乎,將哫訾栗斯,喔咿儒兒以事婦人乎?」
一刀兩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刀兩斷」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寒山,是唐代的隱士,也是一位高僧。姓名和生卒年均不可考,因為長期隱居於天臺的寒巖,因而稱為「寒山」或「寒山子」。其詩風與早期的禪宗思想一致,蘊含禪宗的哲理。他有一首詩,說到智慧過人者與一般才德低下者的不同。才智過人的,心思敏銳,勤奮不懈地修道,可以領悟當中的佛法意境;而才德低下的,通常愚昧無知且冥頑不靈,一直要到大難臨頭了,才知道毀滅了自己的人生。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明知故犯而不懼後果的人,將在市集中被處以死刑,此時唯一能做的,就是要有男子漢大丈夫的氣概,堅決果斷地接受斬首。詩的原文「一刀兩段截」,後來演變出「一刀兩斷」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堅決地斷絕關係。
仙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仙人。亦用以尊稱修道或隱居的人。唐.劉禹錫〈桃源行〉:「俗人毛骨驚仙子,爭來致詞何至此。」
隱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隱居避世。《後漢書.卷二七.宣秉傳》:「遂隱遁深山,州郡連召,常稱疾不仕。」《南史.卷七五.隱逸傳上.戴顒傳》:「父逵,兄勃,並隱遁有高名。」
東山高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謝安隱居東山,不肯出仕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後用以比喻隱居不仕。元.鄭廷玉《忍字記》第四折:「我趕不上龐居士海內沉舟,晉孫登蘇門長嘯,我可什麼謝安石東山高臥。」也作「高臥東山」。
一丘一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丘和谿壑。語本《漢書.卷一○○.敘傳上》:「漁釣於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栖遲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一丘一壑指隱居者所居住的地方。後亦用以比喻歸隱在野,縱情山水。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隱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居避世的人。《荀子.正論》:「天下無隱士、無遺善。」《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魏有隱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者。」
桃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陶淵明作桃花源記,文中描述武陵漁人遇見一群因避秦亂世,而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地方。原是陶淵明理想中的居住國度。後用以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宋.陸游〈小舟遊近村捨舟步歸〉詩四首之一:「寒日欲沉蒼霧合,人間隨處有桃源。」亦用以比喻仙境。《聊齋志異.卷一一.王者》:「然桃源仙人,不事劫掠;即劍客所集,烏得有城郭署哉!」也稱為「桃花源」、「世外桃源」、「武陵源」。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