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竹溪六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朝李白客居山東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六人隱居徂來山,日以沉飲酣歌為事,稱為「竹溪六逸」。見《新唐書.卷二○二.文藝傳中.李白傳》。
攘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斥外夷。元.劉壎《隱居通議.卷二○.文章八》:「而薦紳先生方且雍雍然,峩峩然,交誦致知格物之微言,深贊攘夷復土之偉畫。」
避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逃避災難或迫害。《三國演義》第一○回:「嵩自陳留避難,隱居瑯琊。」《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此時多失意之人,安知其不因避難而來此地?」
邵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邵雍(1011年-1077年,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至神宗熙寧十年),享年67歲。邵雍生於河北范陽,後隨父移居共城,晚年隱居在洛陽。字堯夫,又稱安樂先生、百源先生,諡康節,後世稱邵康節,北宋五子之一,北宋理學家。宋朝理學鼻祖之一的程顥曾在與邵雍切磋之後讚歎道:「堯夫,內聖外王之學也!」 事蹟 雍青年時期即有好學之名少年時,邵雍就胸懷大志,發憤刻苦讀書,於書無所不讀。《宋史.邵雍傳》記載:「雍少時,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於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已而歎曰:『昔人尚友于古,而...
山中無曆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居深山隔絕人世,而忘記了年歲的流逝。唐.太上隱者〈答人〉詩:「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隨寓而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官舍東邊建造了數間相連書房,由兩側看來彷彿是在船中,故名曰「舫齋」。有個客人參觀後說:「說你是個隱居之士,但卻又講究忠義,有功名之圖;說不是呢,卻又放情於山水,優游於典籍,不像一般作官的人。」德孚聽了笑著回答:「我是把忠信孝友這樣的禮法看成浩渺煙波,把安身之處當成承載我的舟船。從前馮夷得道而能悠遊大川,漁夫語畢便順著蘆葦離開,我想也是如此罷了!」德孚話中用了《莊子》中的兩個典故,馮夷和漁夫都是得道高人,由於掌握了自然之道的本體,所以能安於所處的境遇,無入而不自得。德孚以此喻己,說明自己的行為並無矛盾,反而是反樸歸真,以本真去應和環境的變化,再順勢表現在行為上,所以無法以一般「隱」與「不隱」...
陸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賢者隱居於市朝中。《莊子.則陽》:「其聲銷,其志無窮,其口雖言,其心未嘗言,方且與世違,而不屑與之俱,是陸沉者也。」晉.郭象.注:「人中隱者,譬無水而沉也。」
箕山之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堯欲將天下讓給許由,許由不受而避居箕山。故後以箕山之節指不慕榮華而隱居的高尚節操。《漢書.卷七二.鮑宣傳》:「堯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節也。」也作「箕山之志」。
莫泊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遊尋找靈感。他因寫作而名利雙收,出入巴黎的上流社會,他卻縱情聲色、流連風月,後來染上梅毒。莫泊桑喜歡隱居,孤獨與沉思。他常常獨自前往各地旅行。同時他也保持著和其他作家比如大仲馬和泰納的聯繫。福樓拜也繼續關心著他的文學創作。他和龔古爾兄弟也有過短暫的交往,但是由於對他們的空談的風格不滿,他中斷了和他們的交往。據美國作家弗蘭克•哈里斯在《我的生活與愛情》一書中的描述:「莫泊桑多次與我說,只要是他看上的女性,就一定能抱在懷裡。」「他堅持說,我干過兩回、三回直到20回,疲勞都是一樣的。」在1891年之後,莫泊桑越發喜歡孤獨的生活...
錢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錢財富的通稱。《莊子.徐无鬼》:「錢財不積,則貪者憂。」《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隱居在會稽山中,……後來得病去世,山鄰斂些錢財,葬於會稽山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