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導進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提出「社導進論」(social telesis)著稱的美國學者華德(Lester F. Ward, 1841~1913),是最早針對社與教育之關係進行系統化探討的學者之一。華德在一八八三年出版的〔動態社學〕(Dynamic Sociology)一書中,曾專章討論教育與社進步的關係。根據其看法,斯賓塞(H. Spencer)的進化學說不盡能解釋人類社的進步現象。華德認為自然進化與社進化在本質上並不相同,人類之所以與其他動物不同,就在於人們能夠駕馭盲目進化的力量,以引導社走向理想的目標,增進全體人類的幸福。這正是社導進的基本原理。而由於增進智慧與充實知識兩者是社導進的主要方...
行動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行動模式」的目的在於增加學生揭露、研究和解決社問題的效能,並發展學生的道德推理能力;更注意培養學生的「適應環境能力」,因其為支持道德行動力量的來源。此模式認為如果不教導學生實施他們的道德理想,則他們的道德反應和道德判斷將不具體實施。此模式所提出的課程是長期的與統合各學科的,包含科目工作和社區參與。所提出的方法曾經嚴謹的「實地研究」符合現行的教育標準。整體而言,此模式提供一種基礎廣博的教學方法,用於激動情感、引導思考、支持行動。此模式亦提出若干技術幫助學生澄清個人的利益;也使學生有能力解決複雜的國際問題。整體來說此模式對複雜的道德教育提出一些正確的觀點與作法。
  道德教...
鵝湖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鵝湖之」係因朱熹與陸九淵於宋淳熙二年(1175)相於江西鵝湖寺而得名;為我國八百多年前理學與心學兩大學派一次學術論辯,喧騰一時,至今仍常被論及。
  鵝湖之的主持人是呂祖謙(1137~1181),字伯恭,世稱東萊先生,原與朱熹為友,後認陸子靜於登進士第時。越三年,東萊因慮朱、陸議論猶有異同,欲舉於而定其所適從,故約二陸(象山及其兄復齋)與朱熹於信州之鵝湖寺。
  鵝湖寺位於江西信州府鉛山縣,居山腰平原地,原名荷湖;東晉時(317~420)有龔氏蓄鵝於此而改名鵝湖,此後甚多禪師建寺修習其間。宋景德四年(1007),有李公奏請賜名仁壽寺,後又更名為鵝湖寺。該寺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日本稱商業公司為「社」,如「株式社」即指股份有限公司。
2.舊時指社團體或組織,如祕密社、華人社、體育社、慈善社等等。
耶穌孝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九世紀西班牙及全歐境內的教受日益高漲的自由主義浪潮影響,反宗教氣氛濃厚,西班牙境內近百分之七十五的人未受教育。
  耶穌瑪利亞甘第達出生於一八四五年五月三十一日在西班牙安多亞英(Antoain)小鎮一虔誠熱心的基督徒家庭,自幼家境貧寒,無法就學。稍長赴布爾戈斯(Burgos)及瓦雅多利(Valladolid)城幫傭,協助父母維持家計。甘第達聰明伶俐,個性善良、勇敢,自幼即對天主的事理、他人的需要相當敏感。年少立志修道。在尋覓天主旨意的過程中,蒙天主啟示,創立一個以基督化教育為宗旨的修。這時巧遇耶穌士艾朗神父,經神父指引,開始苦讀,學習修道知識,經數年之準備,於一八七一年十...
及經濟發展指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及經濟發展指標」是指一組重要事項之組合,用以衡量一個國家的社及經濟發展現況與預定達成目標之間的差距情形。依據各項指標所蒐集到的資料,經過比較、分析之後,可得知一個國家整體社、經濟的發展程度,並可據以規劃未來的發展與改進途徑。
  因教育要配合國家的全面發展,故了解國家的整體發展需要,乃成為教育計畫的必要過程。另外,教育發展是國家整體發展的一部分,教育計畫的訂定須與其他社、經濟部門的發展計畫緊密結合,始能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而融合教育與其他部門發展計畫的第一步,便是了解這些部門的發展指標。
  聯合國於一九七○年代即曾建議各國採用八類共四十五項的社、經濟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往與。《文選.蔡邕.陳太丘碑文》:「遺官屬掾吏,前後赴,刊石作銘。」《三國演義》第三四回:「愚意度之,在荊州必有事故。今忽請赴,不可輕往。」
牽湊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牽強附」。見「牽強附」條。01.清.賀裳《載酒園詩話.卷一.杜註》:「杜《千家註》有佳者,亦有牽湊附者,漫摘數條。」
化單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在接受外在社期望與規範,以形成獨特自我的過程,受到很多社組織的影響。這些影響個人的社組織包括家庭、同儕團體(peer group)、學校、政治團體、職業團體、宗教團體、社福利機構、大眾傳播機構等。它們都是個人社化的單位。
  在這些社化單位中,最重要的社化單位是家庭、同儕團體與學校。在個人社化過程中,這三種單位的影響因階段而異。幼年時期家庭的影響最大,其後同儕團體及學校逐漸加強其影響力量。至中學時期,這三種單位的影響,幾乎達到相互平衡的情況。其後則同儕團體的影響再度加強。這三種團體的價值與期望,究屬協調一致或相互衡突,對於個人價值的形成及行為的表現,影響至大。...
主義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主義教育(socialist education)主要指基於馬克斯主義(Marxism)之理論原則而施行的教育實際(educational practices)。依社主義教育學者之見,社主義教育與資本主義教育(capitalist education)最大的不同,為後者的主要目的在於加強及確立資本主義社中勞動分工(division of labour),並使生產模式、生產力間的關係合法化,亦即資本主義教育一方面發展了資本主義勞動市場中階層結構(hierarchical structure)中所需的分化性知識、態度及技能,另方面也鞏固了資本主義社秩序中的社實際及意識型態。但是社...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