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02.8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烏托邦社會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英國企業家歐文(Robert Owen)、法國思想家聖西門(Henri de Saint Simon)等人的社會主義思想總稱。主張消除資本主義弊端,建立以人性改革與理想主義為基礎的社會。也稱為「空想社會主義」。
M型社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何謂M型社會M型社會的起源M型社會發展狀況M型社會的起源一開始許多人並不知道M型社會到底是什麼,其實這是從日本的社會經濟結構的圖形所衍生出來的一種詞彙,由...
社會契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成員以相互同意的方式界定個人的權利和義務,建立共同遵循的規則或協議,並依此產生政治秩序。由這個角度闡釋政府與公民之間政治關係的論點,統稱為「社會契約論」;持此觀點的思想家包括霍布斯(Thomas Hobbes,西元1588~1679)、洛克(John Locke,西元1632~1704)、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西元1712~1778)等人。
社會科常用的教學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了上述主要教學方法達成的目標外,社會科仍有許多目標需要達成,因此必須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茲將社會科常用的教學活動分述如下:目錄1 一、報告與發表2 二、問答與討論3 三、歸類和分類4 四、演練和表演5 五、統整和歸納6 六、觀察和觀賞7 七、說明和講述8 關鍵字9 參考資料 一、報告與發表「報告」是敘述事實,「發表」則陳述個人感想或心得。 二、問答與討論「問答」是由教師問學生答,多半處理有固定答案的題目;「討論」則是由教師與學生多向溝通,處理允許...
社會整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成員之間或社會次系統之間,以特定秩序與關係相結合,形成有聯繫整體的過程。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簡稱人指會,係教育部為整體規劃各級學校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之目標、課程、教材、教法與師資,俾能切合實際需要,增進教學效果,並與數學及自然學科教育均衡發展,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十一月二十九日成立;其組織、職掌、業務如下:
1.組織:指導委員會置主任委員一人(第一任主任委員為劉季洪,第二任為劉真)及指導委員十三至十九人;其下分設人文、社會學科研究委員會,並各置召集委員一人及研究委員、諮詢委員若干人;其下共設七個學科組,每個學科組置主持人一人及委員若干人;每學科組之下又得視需要分設若干學科,每學科亦置主持人一人,委員若干人。其組織表列如下圖。
健康社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社會學的方法及概念來研究疾病的想法始自十九世紀末,到一九五○年代而興盛蓬勃。五○年代後由於疾病的形式,自傳統的傳染病漸轉變為慢性及退化性疾病,使醫學工作的範圍漸漸自疾病擴展到健康,社會學者對疾病及醫療專業的研究亦擴展到健康及健康工作者,是為健康社會學。健康的社會研究著重的是自互動及社會系統的觀點探討健康,也就是說健康不僅是個人的事,還與其社會互動有關,包括其所在的社會系統背景。
  一九五○年代司諾(Snow)將醫療社會學依研究對象分為兩部分:(1)醫用社會學,針對疾病及病人;(2)醫學社會學,研究醫療專業及醫療工作者。健康社會學研究的對象也可以依此方式分為:對健康的研究及對健...
人格的社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的人格特徵是社會制約作用(social conditioning)的產物。人格的社會化係指個人受社會交互作用關係及社會文化影響,形成個人人格特徵及獨特自我的過程。
  個人在各類社會團體中的交互作用經驗,影響個人人格特徵的形成。個人一生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與團體中其他成員、團體本身及團體情境等產生交互作用的關係,因而獲得各類團體中的交互作用經驗。這種經驗正是形成個人人格特徵的要素。
  整個社會的文化傳統與文化事實,也影響個人人格特徵的形成。社會在長遠的發展過程中,建立很多核心文化及其他文化規範,要求個人接受或遵從。個人對這類文化傳統,常須接受,並漸漸內化成為其人格...
人類社會行為的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的社會行為是個人在文化環境中與別人和一切事物的互動。人自出生以後,沿著生物基礎和心理發展的歷程趨向成熟,其中包括知覺、記憶、觀念等作用,經過學習而發展。在社會性學習方面,由模仿而建立模式,從動作而認識,語言是必須的工具。從了解語言的意義,模仿別人的話,到發展出說話的技巧。所以嬰兒方出世時原無所謂社會行為,須經過與養護者的接觸才有人我互動的形跡。而在開始接觸時,除非養護者有語言障礙,或嬰兒有聽覺障礙,否則必然接受到聲音,進而了解其意義。
  嬰兒自開始便接受父母或養護者的語言影響,無論嬰兒是否懂得,成人習慣性的和嬰兒說話,如問嬰兒「怎麼了?」「要什麼?」「那兒不舒服?」或是「好...
社會比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比較是指在缺乏客觀比較標準的情況下,個人為了解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因此藉由與他人的比較來達到自我評估的目的。社會比較也因此而成為社會評估的重要基礎,同時,社會比較也與參照團體的形成有相當的關聯。
  社會比較的概念最早是一九五四年范士庭(L. Festinger, 1919~1989)發表的論文〔社會比較理論〕(A Theory of Social Comparison)中所提出。范士庭認為個人之所以從事社會比較乃是一種內部驅力所致。這股內驅力會促使個人針對本身的能力、信仰以及各種見解進行評估,而評估的目的則是為了減少個人對其自身所處情境的不確定性。人類有許多能力是可以透過客觀...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