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9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民主與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主與教育〕(1916)為美國實驗主義哲學家及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早期的一本名著,也是最能代表杜威教育哲學思想的一本力作。杜威在〔民主與教育〕的序言中,曾經指出本書的用意乃是陳述民主社會的基本理念以及將此等理念應用在教育問題的探討上。杜威認為他這本書涉及到討論公共教育目標的建構及其方法的問題;其次,本書也採取了批判的立場,對民主社會中在認知、道德發展方面,美國社會所可能給予的防礙,給予不少批判;最後,杜威對民主政治在近代社會發展上,受到科學實驗方法、進化論、生物科學及工業重組等方面的影響,亦有深入的探討,因為這些方面的變動,對於教材、教法的變動是非常顯...
|
教育原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是透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學習活動而生的積極性行為改變,因而教育是一種價值創造或價值導引的歷程。教育原理是教育研究的根本,以教育的繁複現象為探究的依據,包括教育的可能性、教育的本質、教育的基本形式、教育的功用、教育的途徑與範圍等教育問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系統而又清楚的建議或意見,使教育人員有所理解或遵循。
教育原理是在教育實際存在相當時間之後,才出現的理論方面的探討,內容涵蓋教育目的、兒童如何學習、知覺的改變、課程的改變、學校的發展、社會的變異,以及文化的形成等。對於這些方面探討的論著,只有少數名為教育原理。從「原理」的字義看,應該有幾個解釋:一是指基本或本原的真理或法則,由... |
[大社會的教育計畫](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社會的教育計畫]指詹森(L.B. Johnson)總統及其支持者在一九六○年代中期所提出的[大社會計畫],主張在「大社會」中,凡是妨礙個人與社會發展的障礙(例如貧窮)都將克服。其方法為開放教育、職業訓練、就業,以及莊嚴而體面的生活機會給予每個個人。法案規定政府有義務提供輟學與離校青年職業教育訓練的機會,以及社區行動計畫,並動員一切人力及物力資源來解決貧窮問題。法案中對於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也有相關優惠措施,包括提供其攻讀大學學位之獎助,以及免費接受學前教育之機會等。
|
〔論教育〕(羅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教育〕是羅素(B.A.W. Russell, 1872~1970)多本教育論著中的一本早期作品;這本書出版於一九二六年,全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理想,第二部分是品德教育;第三部分是智育。在教育原理及教育目的的討論中,羅素的教育觀念,已溶入了當時的心理學知識,例如:他注意到當時學者們強調的一個論點,即是教育包括了對本能的薰陶而不是對本能的壓抑;教育目的之一,就是要盡量減少外來的、強迫的管束、訓練或陶冶,而是要求學生內裡的、自我的管理。羅素強調及早的培養自我控制的能力顯得較為容易,延後再來培養則顯得困難較多。因此,他特別強調兒童早期的教育。羅素以為構成社會的個人,需要經由教育的歷程...
|
國際教育標準分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際教育標準分類係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發展出來的一套蒐集各會員國教育資訊的系統,目的在於提供一個標準的格式,供各國綜合、彙整該國各項教育資訊,以利於國際之間進行比較研究。其功能與其他領域的國際分類標準,如國際工業標準分類(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國際職業標準分類(I...
|
隔空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隔空教育(distance education)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隔空教育(distance education)是指透過遠距離教學的方式,所進行的一種教育活動。由於教學活動是在教授者與學習者雙方在空間阻隔之下進行,不似傳統的面對面教學方式,因此稱為隔空教育。 內容說明...
|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往為推行國語教育,我國國民政府於民國十七年成立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隸屬於教育部,負責設計與促進本國語言文字整理及標準編訂事項的工作。民國二十四年改組為國語推行委員會。於民國一○二年併入教育部終身教育司。
|
全國教育會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國教育會議的召開,旨在結合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智慧,以及實際從事教育工作者的經驗,群策群力,共同檢討國家教育政策與措施,策訂國家教育發展方向與方案。我國歷年來政府召開的全國教育會議,先後已有七次;每次各有其不同的時代背景與任務;簡述如次:
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於民國十七年(1928)五月十七日至二十八日在南京召開,出席人員共計七十八人,由當時的大學院長蔡元培主持。其時國民政府奠都南京不久,全國初告統一,有關教育的發展,亟需釐訂正確方向,俾有所遵循。此次會議乃以「三民主義的實施、教育行政的統一、學術系統的整理、教育經費的保障、教育效率的增進」為主題,確立了中華民國的教育宗旨應以三... |
本土化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土化教育 (localized education)本土化教育是指在教育發展過程中由「非本土」狀態走向「本土」的狀態的過程,使教育發展能夠因應當地文化和社會需求,以培養學生關懷和熱愛鄉土的情懷。 本土化教育的發展因為來自國內社會...
|
反學校教育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學校教育運動」因一九七一年〔反學校教育社會〕(或譯作〔非學校化社會〕)(Deschooling Society)一書的出版而引發;此書深刻地影響了西方的教育思想,也震驚了那些志得意滿的專業教育者。因為作者伊利希(Ivan Illich, 1926~)在書中以最戲劇性的形式來質疑正式學校機構存在的必要性。伊利希認為「反學校教育」應被視為西方教育思想的一項重要改革,即使我們對此仍缺少任何理性的歷史觀點。
伊利希大部分的想法,是遵循著馬克斯主義者對歷史的解釋而來的;他強調學校是一個邪惡的、反人文的機構,應該盡快地被撤除。對伊利希而言,「學校」是一個普通名詞,下至幼稚園,上至大學...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