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5.37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原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是透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學習活動而生的積極性行為改變,因而教育是一種價值創造或價值導引的歷程。教育原理是教育研究的根本,以教育的繁複現象為探究的依據,包括教育的可能性、教育的本質、教育的基本形式、教育的功用、教育的途徑與範圍等教育問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系統而又清楚的建議或意見,使教育人員有所理解或遵循。
  教育原理是在教育實際存在相當時間之後,才出現的理論方面的探討,內容涵蓋教育目的、兒童如何學習、知覺的改變、課程的改變、學校的發展、社會的變異,以及文化的形成等。對於這些方面探討的論著,只有少數名為教育原理。從「原理」的字義看,應該有幾個解釋:一是指基本或本原的真理或法則,由...
〔論教育〕(羅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教育〕是羅素(B.A.W. Russell, 1872~1970)多本教育論著中的一本早期作品;這本書出版於一九二六年,全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理想,第二部分是品德教育;第三部分是智育。在教育原理及教育目的的討論中,羅素的教育觀念,已溶入了當時的心理學知識,例如:他注意到當時學者們強調的一個論點,即是教育包括了對本能的薰陶而不是對本能的壓抑;教育目的之一,就是要盡量減少外來的、強迫的管束、訓練或陶冶,而是要求學生內裡的、自我的管理。羅素強調及早的培養自我控制的能力顯得較為容易,延後再來培養則顯得困難較多。因此,他特別強調兒童早期的教育。羅素以為構成社會的個人,需要經由教育的歷程...
國際教育標準分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際教育標準分類係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發展出來的一套蒐集各會員國教育資訊的系統,目的在於提供一個標準的格式,供各國綜合、彙整該國各項教育資訊,以利於國際之間進行比較研究。其功能與其他領域的國際分類標準,如國際工業標準分類(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國際職業標準分類(I...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往為推行國語教育,我國國民政府於民國十七年成立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隸屬於教育部,負責設計與促進本國語言文字整理及標準編訂事項的工作。民國二十四年改組為國語推行委員會。於民國一○二年併入教育部終身教育司。
全國教育會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國教育會議的召開,旨在結合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智慧,以及實際從事教育工作者的經驗,群策群力,共同檢討國家教育政策與措施,策訂國家教育發展方向與方案。我國歷年來政府召開的全國教育會議,先後已有七次;每次各有其不同的時代背景與任務;簡述如次:
  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於民國十七年(1928)五月十七日至二十八日在南京召開,出席人員共計七十八人,由當時的大學院長蔡元培主持。其時國民政府奠都南京不久,全國初告統一,有關教育的發展,亟需釐訂正確方向,俾有所遵循。此次會議乃以「三民主義的實施、教育行政的統一、學術系統的整理、教育經費的保障、教育效率的增進」為主題,確立了中華民國的教育宗旨應以三...
反學校教育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學校教育運動」因一九七一年〔反學校教育社會〕(或譯作〔非學校化社會〕)(Deschooling Society)一書的出版而引發;此書深刻地影響了西方的教育思想,也震驚了那些志得意滿的專業教育者。因為作者伊利希(Ivan Illich, 1926~)在書中以最戲劇性的形式來質疑正式學校機構存在的必要性。伊利希認為「反學校教育」應被視為西方教育思想的一項重要改革,即使我們對此仍缺少任何理性的歷史觀點。
  伊利希大部分的想法,是遵循著馬克斯主義者對歷史的解釋而來的;他強調學校是一個邪惡的、反人文的機構,應該盡快地被撤除。對伊利希而言,「學校」是一個普通名詞,下至幼稚園,上至大學...
隔空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隔空教育(distance education)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隔空教育(distance education)是指透過遠距離教學的方式,所進行的一種教育活動。由於教學活動是在教授者與學習者雙方在空間阻隔之下進行,不似傳統的面對面教學方式,因此稱為隔空教育。 內容說明...
[大社會的教育計畫](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社會的教育計畫]指詹森(L.B. Johnson)總統及其支持者在一九六○年代中期所提出的[大社會計畫],主張在「大社會」中,凡是妨礙個人與社會發展的障礙(例如貧窮)都將克服。其方法為開放教育、職業訓練、就業,以及莊嚴而體面的生活機會給予每個個人。法案規定政府有義務提供輟學與離校青年職業教育訓練的機會,以及社區行動計畫,並動員一切人力及物力資源來解決貧窮問題。法案中對於低收入家庭的子女也有相關優惠措施,包括提供其攻讀大學學位之獎助,以及免費接受學前教育之機會等。
專業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專業係指專門職業須具備高度的專門知能,例如醫師、律師、建築師、工程師等皆屬之;因此,專業不同於一般只依照例規,無需學理基礎及特殊訓練的職業或行業。學者們對於專業工作所應具有的特徵,並無一致的看法,然而大體而言,專業工作是提供一種獨特、明確,且必要之服務;強調智慧的運用重於體能或技術;因而需要長期的專業訓練;從事專業的個人或團體,均享有相當的自主權;並且在自主範圍內,專業人員對其行為與判斷應負全責;從業人員重視服務之提供基於報酬之高低;組織自律的專業團體有共同遵守的倫理信條。
  由此可知,專業工作具有較高深的學識和技能,且需要有服務與奉獻的精神,因此必須接受專業的教育與長期的訓練...
教育學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未設教育院、系、所之大學院系為培育中小學及幼稚園師資所開設之課程。開設此學程所需師資及設立標準依教育部規定辦理。按規定,只有各校大二以上和碩、博士班在校生才可以修習,畢業生不可以返校補修,每學期修習教育學程學分數的上限,由各大學自行規定。各類教育學程應修學分數為:中學廿六學分、國小四十學分、幼教廿六學分、特教四十學分。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