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曉得、不道。例:這件事情毋大家無?(這件事情不曉得大家道?)
問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打聽牛的價錢,即可以推馬的價錢。見《漢書.卷七六.趙廣漢傳》。比喻從旁推敲以得事實真相。也作「問羊馬」。
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治療是一九五○年代美國學者貝克(Aaron T. Beck)所發展的一種以改變患者錯誤認的方式達到解除行為困擾的心理治療方法。治療者透過接納、溫暖及同理的態度,引導患者建立嘗試錯誤的心態,逐步進入自行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在治療歷程中,治療者透過和患者一起檢核自己想法的可信性,教導患者「學習如何學習」,在合作的治療氣氛下,患者將發現自己所遵循的心理規則不合理之處,並逐漸擺脫不斷自我錯誤認證的「認陷阱」(cognitive traps),落實信念形成歷程中取得證據的步驟,改變原有的錯誤想法。
  在貝克的認治療步驟中,特別強調「蘇格拉底式對話」(Socratic Dialog...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預先道。《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傳》:「聖能先亟見,而不能令衛平無言。」南朝梁.王筠〈和孔中丞雪裡梅花〉詩:「水泉猶未動,庭樹已先。」
2.覺智慧比一般人高的人。《孟子.萬章下》:「天之生斯民也,使先覺後,使先覺覺後覺。」
地下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死後若還有覺。多用於假設。如:「假如他地下有,也會感謝你為他所做的一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659~744)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唐越州永興人。是著名的書法家。武則天時進士,官至太子賓客、祕書監,故時稱為「賀監」。擅長草、隸書,亦擅長文辭,其詩風格淡雅而雋永,時出巧思。性曠達,善說笑,嗜酒,與李白、張旭等人交往頻繁。後為道士,隱居於鏡湖。享年八十八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透澈瞭解。唐.杜甫〈絕句漫興〉九首之二:「熟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情達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曉人情,明白事理。如:「他是個情達理的人,絕不會為了這點小事而為難大家。」
道德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認是指對道德問題的認識。有關道德認的可能性,自希臘哲人蘇格拉底(Socrates)以迄當代牛津哲學家萊爾(Gilbert Ryle, 1900~1976)都曾反覆討論。因此道德是否可認,及道德的本質為何等問題,一直是道德哲學中爭議的問題。
  道德認發展學派秉持著道德可認的預設,強調道德認發展的歷程。如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認為道德認發展可分為道德前期、道德成規期與自律期。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在一九三二年出版的〔兒童的道德判斷〕一書中,亦發現道德判斷的發展經歷無律、他律與自律三個時期。一九...
過必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過錯,一定改正。元.白樸.《東牆記》第三折:「古人言過必改,不由人兜在心懷。」《斬鬼傳》第五回:「三鬼見鍾老爺賞罰分明,心中感服,叩頭拜謝,過必改去了。」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