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38.91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生本然,不學而得的智慧。《孟子.盡心上》:「所不慮而者,其良也。」
2.交好友。南朝宋.謝靈運〈遊南亭詩〉:「我志誰與亮?賞心唯良。」唐.羅隱〈秋日寄狄補闕〉詩:「不為良在,驅車已出關。」
教然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然後困」指教學時教師遇到困難,經過反省,設法突破困境而得到長進。〔禮記.學記〕云:「學然後不足,教然後困。不足,然後能自反也。如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文中指出教學的重要性及其功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可能無所不,在遇到有所不的時候,便是困境;或者是原以為簡單淺顯者,到了要解釋的時候卻不能清楚講明;或者即使懂得,卻不能讓學生很容易的懂得。遇到這些情形,便要策勵自己,修習不倦,以增益學養。故張載云:「困者,益之基也。學者之病,正在不困爾。自以為,而問之不能答,用之不能行者多矣。」王夫之云:「教以困而自強則學益充」。教學難免會遇到困境,然而困境卻正是增益學養的...
明鏡所以照形,往事所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鑑往足以今。《後漢書.卷一七.馮異傳》:「愚聞明鏡所以照形,往事所以今。昔微子去殷而入周,項伯畔楚而歸漢……彼皆畏天今,睹存亡之符,見廢興之事,故能成功於一時,垂業於萬世也。」
空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義的覺(Perception)是指個人對於特定人、事、物或其他環境刺激的覺察與認過程,包括感覺、了解與辨識等作用。狹義的覺則是指透過大腦作用,了解與辨識感官所覺察到的刺激,如有關形、體、動、距離與方向等。
  空間覺的研究主要在探討人類如何認環境的三度空間,也就是如何同時覺到立體刺激物的長、寬、高或刺激物的遠近,也就是所謂深度覺(Depth Perception)。
  以視覺來說,刺激物投射到視網膜後,只構成平面的影像,至於屬於第三度的深度覺,現有的研究與理論認為是根據有關的線索推論而得,是一種不涉及意識作用的直接反應。
  視覺的深度線索...
飽漢不餓漢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吃飽的人不飢餓者的難過滋味。比喻不他人的苦痛。也作「飽人不餓人飢」。
生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生就明白。比喻天資高,聰明伶俐。《論語.季氏》:「生而之者上也,學而之者次也。」《宣和畫譜.卷一○.山水》:「維之畫出于天性,不必以畫拘,蓋生而之者。」
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認測驗」乃是測量個人心理能力工具的總稱。一般而言,認測驗又分為智力測驗、性向測驗,與成就測驗。智力測驗在測量普通的學習能力;性向測驗在測量學習的潛在能力,亦即測驗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成就測驗則在測量由教育或訓練所獲得的實際能力。綜合言之,認測驗旨在測量心理能力,其包含「學習的能力」與「學得的能力」等的測量。
葉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由微小的跡象,可推事物的發展和變化。參見「一葉秋」條。《五燈會元.卷二○.天童咸傑襌師》:「動絃別曲,葉落秋。舉一明三,目機銖兩。」
達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胸豁達的人,能安於命運。唐.王勃〈滕王閣序〉:「所賴君子安貧,達人命,老當益壯,寧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喻世明言.卷一八.楊八老越國奇逢》:「達人命總度外,傀儡場中一例看。」
見可而進,難而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到適宜的時機就前進,碰到危難的情況就後退。《晉書.卷七○.鍾雅傳》:「見可而進,難而退,古之道也。」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六:「臣又聞聖人不凝滯於物,見可而進,難而退,理有變通,情無拘執。」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