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43.25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何許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是那裡的人。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先生不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語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了解符號和符號意義之間關係的識。
  梅伊爾(R.E. Mayer)在一九八一年將「識」分為「語意識」、「程序性識」和「策略性識」三大類;其中語意識是指一個人對世界的事實識,如道「臺灣最長的河川是濁水溪」、「一天有二十四小時」等。語意識包含蓋聶(R.M. Gagné)所謂的「語文識」(verbal information),也相當類似於安德生(J.R. Anderson)所謂的「陳述性識」(declarative knowledg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論為康門紐斯(J.A. Comenius, 1592~1670)所提出的計畫,此計畫實即百科識的建立。康氏的教育學說具有感官主義(Sensationalism)與泛智論(Pansophism)色彩。康氏浸浴於自然科學初期的樂觀氣氛中,相信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的控制自然主張,以為人定勝天,有了識就有了征服自然的力量。因此康門紐斯計畫出版一系列能包含世界上所有識的書籍,建立他的「泛論」學校。他欲將當時科學上的發明加以歸類,並要邀集不同領域的專家來從事各領域的撰寫,且希望這一連串的計畫,能在其日後建立的學校中實施。在康氏所設計的六年為一階段的教育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先道。《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使聖人預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大宋宣和遺事.元集》:「聞得華山陳希夷先生名摶,表德圖南的,精於數學,預未來之事。」
博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識廣博,學識豐富,通曉古今之事。《孔子家語.卷三.觀周》:「吾聞老聃博古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也作「博古通今」、「通今博古」。
絕聖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棄絕智慧聰明,返歸於人的天真純樸。為老子無為而治的思想。《莊子.胠篋》:「故絕聖棄,大盜乃止。」也作「絕聖棄智」。
恬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愧,羞恥。「恬不愧」即「恬不恥」。見「恬不恥」條。01.清.閻爾梅〈房琯論〉:「軍法:『大將失律者斬。』琯失律,宜斬;不斬而罷,已屬非法,尚恬不愧,賓客盈門。」
食米毋米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天吃米飯,卻不道米的價錢。比喻一個人對周遭事物完全不了解,並藉以譏諷人無。例:你正經係食米毋米價,現下景氣毋好,有頭路做就愛偷笑了,還在該嫌東嫌西。(你真的是吃米不米價,現在景氣不好,有工作做就要偷笑了,還在那嫌東嫌西。)
  〔教育目標之分類:認領域手冊〕一書,是布魯姆(B.S. Bloom)一九五六年所編著的一本書。布魯姆從事教育目標的分類研究,發現大量的教育目標是屬於認領域(cognitive domain)的範疇;認領域中的識即是事實之。他以為認領域的六人層次如下圖。
  
  前述六個層次最基層為識,為以上各層次的基礎。第二層為理解,是植基於識之上的。第三層為應用,是以理解為基礎的。第四層為分析,應用為基礎。第五層為綜合,是建基於分析之上。第六層為評鑑,前述的五層均為其基礎。識的層次由低而高;較低層次培養的能力,是較高層次能之基礎。前述六人層次之中,各層次又均...
語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文識(verbal information)語文識(verbal information)是指藉由口語或文字所表達的識。在學校中的教學,一向是以語文識為主的;師生間識的傳授靠語文,學生必須獲得相當的語文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