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61 ms
共 14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在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職、居官。《魏書.卷三八.王慧龍傳》:「在任十年,農戰並修,大著顯績。」《喻世明言.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誰知廉憲在任,一病身亡。」
|
出門在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開家門,到外地去。《文明小史》第四○回:「鈕少爺,你是出門在外的人,又沒有娶過少奶奶,不曉得這裡頭的訣覈。」
|
存在需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存在需求又稱成長需求,是馬士洛(Abraham, Maslow 1908~1970)需求層次論(need hierarchy theory)的一部分。
個人的成長與發展的內在動力就是動機。人類受這些可以帶給生命意義與滿足的內在動力所驅使。動機由許多性質不同的需求所組成。根據馬士洛的說法,這些需求之間尚有層次的區別(參閱下圖);(1)生理的需求(physiological need):是維持生存的基本需求,例如飲食、睡眠等,乃是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滿足後才繼續進入下一個層次;(2)安全需求(safety need):避免痛苦與威脅感,企求安全和受到保護,即是安全感的需求;(3)愛... |
有約在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先已約好。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一折:「老夫人,這事本已有約在先,況兼孩兒又執意定要嫁他,也是他的緣分了。」
|
在所不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論如何很難免除、避免。如:「他出門在外接受社會的歷鍊,吃點苦在所不免。」也作「在所難免」。
|
包在我身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事情保證或有把握。如:「這件事您不用擔心,包在我身上。」
|
存在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提出「存在分析」的理論,認為人的存在是「在世存有」,人不但對世界要有所認識,而且要關心這個世界。因此,人對於「交到手裡」的事情要把握,所以「處理」與「使用」兩項要務,成為人在世存有的處世原則。他探討存在問題,於是把存在問題歸結到哲學中的「本體論」(Ontology),因為本體論是探討存在問題的。
他認為「存在本體論」的課題在謀求「存有的了解」。因此「存在本體論」的探討,是先作「存有的了解」,然後再作「存在的分析」。他又認為:存在分析的目的是促使存在哲學的問題獲得解決。 海德格認為對有存在的... |
定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準。晉.陶淵明〈飲酒詩〉二○首之一:「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
病在膏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病入膏肓」。見「病入膏肓」條。01.宋.黃晞〈祭左丘明文〉:「四子於是,析言厚誣,仲舒、劉向,習異牽拘,病在膏髓。」
|
如雷在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如雷貫耳」。見「如雷貫耳」條。01.明.孟稱舜《花前一笑》第四折:「你名兒,如雷在耳,絕勝當年杜牧之。」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