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9.19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同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不共戴天」。見「不共戴天」條。01.《宋書.卷一○○.自序列傳》:「今正以弒逆冤醜,不同戴,舉兵之日,豈求必全耶!」 
道德的客觀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的客觀主認為道德判斷是普遍一致的,放諸四海而皆準,不因個人的因素而有不同。持客觀論的學者,如功利主的邊沁(Jeremy Bentham)、彌爾(John Stuart Mill)、直觀主的穆爾(George Edward Moore)、規約主的黑爾(R.M. Hare)、務論的康德(Immanuel Kant)等。
  邊沁是功利主的開山祖師,他主張道德判斷應依據「功利原則」,亦即以「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快樂」來衡量。邊沁又認為,快樂只有量的不同,而無質的差異。他提出七個標準用以客觀地計算快樂的大小,藉以求出最大的快樂,達到最大的善。快樂既然能夠量化,又有客觀的標...
家庭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人與人間的一切關係,納入家庭關係中。注重家庭穩固、和諧、團結的一種主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經書的意旨。《漢書.卷八一.張禹傳》:「禹見之於便坐,講論經。」《三國志.卷五三.吳書.薛綜傳》:「建立學校,導之經。」
2.以經文為題所作的文章。唐宋用以取士,明清變為八股,稱為「制」。《宋史.卷一五五.選舉志一》:「神宗始罷諸科,而分經、詩賦以取士。」
父權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權主是指政府、有關當局或家長以促進所屬成員或兒童福祉為理由,積極干預其自由,不讓他們有自由抉擇與負責機會的主張或作為。
  當國家以「為了保護個人免於傷害或促進個人的福祉及利益」為由來干涉個人自由之時,國家的態度或作為就是一種父權主,如國家立法強制要求駕駛人或乘客繫安全帶就是一例。同樣的,當家長、教師,乃至於任何成人以「為了保護兒童免於傷害或促進兒童的福祉」為由來干涉其自由的態度或作為時,也是父權主,強迫兒童受國民教育亦可為一例。
  長久以來,有不少的哲學家支持父權主;最著名的要屬柏拉圖(Plato)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衡諸人類的社會活動特質...
履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為人剛正不阿,循規蹈矩。晉.皇甫謐《高士傳.卷上.許由》:「為人據履方,邪席不坐,邪饍不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最初的意。《漢書.卷七三.韋玄成傳》:「相奏悼園稱『皇考』,立廟,益民為縣,遠離祖統,乖繆本。」
2.造字之初賦予文字的原本意。如「日」的本是太陽;後漸有引申、假借等滋生。
情緒性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緒性意指在說話者的辭句之中含著某種情感或態度,或者是說話者意在表現一種情感或態度;近似通常所謂之「情見乎詞」的另一面,是由詞的意中見情。
  情緒性意溯源於維也納學圈(Vienna Circle)及其後繼者想為語句的意(meaningfulness)建立一個可以檢證的規準。有些哲學家曾試從分析道德或與詩辭探討,然而卻難以通過意規準之檢證,例如愉快之為善(如我高興)是否有客觀的真實性,便是問題。又如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一則是實際可見,一則是「情在其中」,則孔子只是由經驗而驗證一項事實,抑或是感歎時光流逝,也難以用任何基準來證實。這一類的例子若就言詞來看,其...
自然主的謬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方倫理學史上,自穆爾(G.E. Moore)發表〔倫理學原理〕(Principia Ethica, 1903)一書後,開啟後設倫理學(meta-ethics)研究的先河。穆爾認為倫理命題本身之所以有別於他類命題,乃在於倫理命題的述詞指獨特非自然的性質。書中指出:凡是企圖從形上事實或自然事實導出倫理事實的主張都犯了「自然主的謬誤」。
  倫理學中的自然主(naturalism)說「X是善的」,那麼「善」就必須指某些事物,如此「X是善的」判斷才能有意。至於「善」所指的事物,則是一種「自然的性質」如快樂或幸福等。如培里(R.B. Perry)對「善」所下的定是「作為一個有益的...
人本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一種思潮。興起於十三世紀末的大利,以丹第、薄伽邱等人為先驅。主張脫離教會勢力,鼓吹人文教育,重視人的價值及尊嚴,並加強體格的鍛鍊。此概念奠定了歐洲各國人文教育的基礎,對整個歐洲文化的發展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如:「人本主現今被廣泛運用於教育上,藉以培養人格健全的學生。」也稱為「人文主」。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