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1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快樂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哲學思想,指在道德實踐方面,主張人生應以追求愉悅(pleasure)為至高目的。也稱為「享樂主」(hedonism)。
背恩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辜負別人給予的恩,而不思報答。《漢書.卷七六.張敞傳》:「背恩忘,傷心薄俗。」《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吳清逢愛愛》:「小女蒙活命之恩,豈敢背恩忘?」也作「背忘恩」。
本位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論在任何情況,皆以一己所知所學的事物與工作權益為前提,不顧整體利益,強調其偏私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文字的讀音及意。《康熙字典.凡例》:「今於音相同之字,止云:『註見某字』,不載音。」
2.注釋典籍上字音和字的一種著作體式。如《屈宋古音》、《一切經音》等。
字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儲存同字對照關係的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謂。稱經由拜認而非親生的母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操守與正。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嗚呼!士窮乃見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典詞典中,同一個詞目內按意的差別,列舉出的各個項目。如:「這個詞同時存在有本意和引申,其項必須分成兩個。」
非物質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物質主又名非物質論、精神論(spiritualism),有時也稱為心智論(Mentalism)。非物質主這個名詞主要是由哲學家柏克萊(George Berkeley, 1685~1753)所使用,認為物質世界不具實在性,知覺亦非被動的反映物質特性。柏克萊反對唯物論的看法,不承認物質的獨立性;他主張精神才是實在的、獨立的、自主的,因此不是物質存在並形成觀念,而是精神產生意識,物質可說是不存在的抽象概念或依附於觀念上。觀念存在於心靈內,並為其所知覺,由此而形成知識。精神的終極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因此柏克萊提出的非物質主,反映了他的神學思想及主觀唯心論(Subjective Ideali...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