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目𥍉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一位。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單個、不是多數的。如:「一個」、「一張紙」。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專注、純正。如:「一心一意」、「用情專一」。
全、整。如:「一身臭汗」、「一生一世」。
每。如:「一班四十人」、「一頁六百字」。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便起床。」
放在兩重疊的動詞之間,表示短暫或略微嘗試的意思。如:「動一動」、「問一問」、「聞一聞」。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
一旦。表示假設的語氣。如:「一失足成千古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睛。如:「雙目」、「目不轉睛」、「眉清目秀」、「有目共睹」。
條款、細則。如:「項目」、「細目」。
列在書前,以備檢閱全書的條文。如:「目錄」、「目次」、「書目」、「篇目」。
名稱、標題。如:「名目」、「題目」。
生物學中分類的階層名稱。如:「界、門、綱、目、科、屬、種。」
頭目:首領。如:「那個犯罪集團的頭目已於日前落網了。」
目的:心中想達到的境界。如:「人生以服務為目的。」
目前:A>在眼睛前面,表示很近的意思。如:「這眼鏡就在目前,我居然沒看到。」B>現在、當前。如:「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把真相弄清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量詞。計算成排東西的單位。如:「一行樹」、「一目十行」。唐.杜甫〈絕句〉四首之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目不暇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一覽無餘、一目了然
殊途同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走不同的道路而到達同一目的。比喻採取的方法雖不同,所得的結果卻相同。語本《易經.繫辭下》。[例]許多宗教教義殊途同歸,最後終是勸人為善。
撲朔迷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兔子雌雄的特性。語本古辭〈木蘭詩〉二首之一。但因雌雄兩兔在一起奔跑時,難以分辨,因此後用「撲朔迷離」形容事物錯綜複雜,難以驟然明瞭真相。亦用於形容景色迷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白、懂得。如:「一目了然」。宋.陸游〈醉歌〉:「心雖了是非,口不給唯諾。」
畫龍點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刻畫之形,何得飛走?」使以淳漆各點兩玉虎一眼睛,旬日則失之,不知所在。山澤之人云:「見二白虎,各無一目,相隨而行。毛色相似,異於常見者。」至明年,西方獻兩白虎,各無一目,始皇發檻視之,疑是先所失者,乃刺殺之。檢其胸前,果是元年所刻玉虎。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梁.張僧繇》。 (2) 騫翥:音ㄑ|ㄢ ㄓㄨˋ,高飛。〔參考資料〕 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梁.張僧繇》張僧繇,吳中人也。天監中,為武陵王國侍郎直祕閤,知畫事。歷右軍將軍,吳興太守。武帝崇飾佛寺,多命僧繇畫之。……又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云:「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
霧裡看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洞若觀火、一目了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