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樂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仁德之人安於義理,厚重不遷,好像山一樣,所以喜歡山。語出《論語.雍也》:「子曰:『知樂水,仁樂山。』」
行百里半於九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程一百里,走過九十里只能算走了一半。比喻事情越接近成功越困難,勉勵人應再接再厲,以期善始善終。《戰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北史.卷四○.韓麒麟等傳.論曰》:「逮於直繩在手,厲氣明目,持堅無術,末路蹉跎。行百里半於九十,彪之謂也。」
多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靈巧多才的人多憂勞。語本《莊子.列禦寇》:「巧勞而智憂。」後用為恭維人能幹、多才多藝。即能力強的人,承擔較多責任,比常人辛苦。《紅樓夢》第一五回:「俗語說的『能多勞』,太太因大小事見奶奶妥貼,率性都推給奶奶了。」《文明小史》第七回:「老哥真是能多勞,所以如此公忙得很。」
不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對於所要求的一概不拒絕。《孟子.盡心下》:「夫子之設科也,往不追,來不拒。」《東周列國志》第八七回:「弟子就學不多少,先生來不拒,去不追。」後指對方送上門來的全部接受。《喻世明言.卷九.裴晉公義還原配》:「鮮衣美飾,或假作家妓,或偽稱侍兒,遣人慇慇懃懃的送來。裴晉公來不拒,也只得納了。」
諄諄,聽藐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白費脣舌,徒勞無功。參見「誨爾諄諄,聽我藐藐」條。如:「他苦口婆心的勸兒子改過向善,結果卻是言諄諄,聽藐藐,根本白費心力。」
敬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信中,用於對平輩或長輩的啟事敬辭。
三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自己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包括善於迎合人意、善以媚態勸誘人、巧言而過於謙恭。《論語.季氏》:「益三友,損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漢書.卷九三.佞幸傳.鄧通傳》贊曰:「故仲尼著損三友,王不私人以官,殆為此也。」
犖犖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明顯、明確。《史記.卷二七.天官書》:「此其犖犖大。若至委曲小變,不可勝道。」也作「犖犖大端」。
為王,敗為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成功就為君王,失敗則為賊寇。形容以成敗論人,而不計其過程、為人等。如:「成為王,敗為寇,要是當年黃巢奪得天下,如今歷史可就有不同的評價了。」
四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四失」指學生因心性材質的不同而有四種不同缺失,一是貪多務得,而不求甚解;二是涉獵不廣,而所知太少;三是見異思遷,學而不專一;四是畫地自限,不求上進。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這四種心理狀況,糾正這些缺點,才能增進學生的優點。據〔禮記‧學記〕云:「學有四失,教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長善而救其失也。」這段話說正確的教學方法,必須了解學生在學習時心理狀態的個別差異,針對學生的不同缺失,而因材施教,才能發揮學生才情,糾正其偏差。而四種缺失之中,其實也蘊含著積極的因素,王夫之〔禮記章句〕云:「多、寡、易、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