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9.3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讀劇場1.1 階段一準備1.2 階段二:彩排1.3 階段三:評量1.4 階段四:表演 讀劇場讀劇場的英文為Reader's Theater,或是Readers Theater、Readers Theatre、Reader's Theatre、Readers' Theatre,這些名稱都是通用的,意指朗讀...
與物同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仁與物同體」一語出於〔二程集]卷二上。是明道先生的話,大義為說明仁所達的至高境界。原文是:「學須先識仁 ,仁渾然與物同體。」又說:「醫書言手足痿痺為不仁,此言最善名狀。仁與天地萬物為一體,莫非己也,認得為己,何所不至?」
  仁是能自覺本心之善,以仁心作為生命的主宰,推己及人,再由人及物。仁與物無對,與物同體,渾然無分,物我內外通而為一,沒有阻隔。具體的說,即是沒有人我之分,也沒有物我之別;是一種廓然大公的氣象。再切近一點說,即是沒有「一己」之私,沒有人我分屬的界限;推衍為沒有私欲,沒有占有心,才能博施濟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聞事業中負責採訪新聞與撰寫的人員。廣義的記包括編輯、評論、攝影、播報、特派員等新聞從業人員。
拓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墾荒地的人。又借指始創。如:「美國早期西部拓荒的努力,為日後富足的社會奠定了基礎。」「董事長創新的經營模式,被公認為業界的拓荒。」
永恆主義課程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永恆主義是最古老、最保守的教育哲學理論。此派認為教育的重點應該擺在人類的共同本質,教育的目標在於培養科學理性與心智能力,追求博雅教育,這目標就像真理般是絕對而普遍。〔鉅著〕[The Great Books]的誕生,來自人類的特有品格而非神祇的智慧。
  以小學階段為例,永恆主義主張課程的重點應在於讀、寫、算能力的培養,道德與宗教的訓練。中等教育則以拉丁文、希臘文、文法、辯證、邏輯和推理為重心。這些過去眾所公認普遍的知識與社會長期珍視的價值構成了課程的內容。以赫欽斯(R. Hutchins)為例,他主張教育的目標在任何一個年齡、任何一種社會都是相同的:使人成為人。教育是一貫、絕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翻譯著作的人。如:「譯對文字的掌握能力,常會影響譯作的水準。」
先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首先嘗試新事物或在前領導的人。如:「他是本公司開拓海外市場的先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尚未剃除鬚髮,而過著出家生活的佛教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忍術或忍法偵查情報的人。相當於現代的間諜。流行於十六世紀以後的日本。
不可及,來猶可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去的已無法挽回,未來的還有希望。意謂應及時把握。《漢書.卷四九.鼂錯傳》:「往不可及,來猶可待,能明其世謂之天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