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5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士為知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了知心朋友不惜犧牲生命。漢.劉向《說苑.卷六.復恩》:「生我父母,知我鮑子也。士為知己死,而況為之哀乎!」《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豫讓》:「嗟乎!士為知己死,女為說己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讎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
來說是非,便是是非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愛搬弄是非的人,本身就是製造是非的人。《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一○回:「來說是非,便是是非人。這個字不可用,也在天師身上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表示不定的連詞。《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或因一句話上,成就了一家兒夫婦;或因一紙字中,拆散了一世的姻緣。」
2.或許、或是。《儒林外史》第一回:「此番到大邦去處,或走出些遇合來也不可知。」《紅樓夢》第四八回:「不明白的,問你姑娘,或遇見我,我講與你就是了。」
3.有人、有些人。《南史.卷三一.張裕傳》:「居室豪富,伎妾盈房。或譏其衰暮畜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另一個原因或事項。《文明小史》第三九回:「他既然讀書,曉得了道理,自己可以自立,那個敢欺負他?再,世故熟悉,做得成事業,講得來平權,再沒有悍妒等類的性情。」
形而上謂之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之傳統哲學概念,以形體之可見或不可見為分際,可見為「形而下」,不可見為「形而上」。〔周易‧繫辭上〕第十二章中說:「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又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皆不可見,其性質屬於「形而上」,至於一切可見之有形體,則稱之為「器」。依據易理,宇宙萬物構成前,皆經陰陽交會聚合轉化的過程,而此過程含有最基本的原理,為宇宙萬象生成依循的,稱之為「道」。如〔韓非子‧解老篇〕所言:「道,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管子‧君臣篇〕亦云:「順理而不失之謂道。」
  〔易經〕本書並未言「道」,〔易‧繫辭〕所言之「道」,係指陰陽交會化成有形體之原理,是本然的,無形的,...
樂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才智的人,通達事理,周流無滯,像水一般活躍而富於變化,故喜好水。語出《論語.雍也》:「知樂水,仁樂山。」
肉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肉食,吃肉的人,比喻享有厚祿的高官。肉食鄙指有權位的人眼光短淺。《左傳.莊公十年》:「肉食鄙,未能遠謀。」
如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禮記.射義》:「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如堵牆。」形容觀看的人很多,像圍牆一樣。《周書.卷二一.尉遲迥傳》:「孝寬等軍失利而卻,鄴中士女,觀如堵。」
不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智慧的人不易被迷惑。「智」文獻異文作「知」。《論語.子罕》:「知不惑,仁不憂,勇不懼。」
順我昌,逆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從我的得以昌盛,違逆我的自取滅亡。如:「所謂的暴君,總是一意孤行,順我昌,逆我亡。」也作「順我吉,逆我衰」、「順我生,逆我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