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7.33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開卷有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內容3 意義4 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卷六:「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故事內容宋太宗酷愛讀書,尤其偏重于曆史典籍。 他收集豐富的藏書, 每天坐擁書城, 孜孜不倦, 毫不以為苦。 公元九七七年 (太平興國二年), 太宗召集李方等學者, 編撰百科辭典。 李方等人集七年心血, 終于完成太宗授命之事。 他們總計集成一千卷, 分為五十五六類, 是極富學術價值的大型百科辭典。 因這部書完成于太平年間, 便命名...
自出機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杼」原指織布機,後世引申為詩文的組織和構思。根據《魏書.卷八二.祖瑩列傳》記載,祖瑩從小就好學喜歡讀書,而且日夜不休,即使被父母禁止,還是趁著夜晚家人睡著後偷偷地繼續讀書。他尤其喜愛寫文章,長大後以擅長文學而受到朝廷重用,他常對人說:「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大意是說:文章的構思、見解,要能獨創新意,就像用不同於別人的織布機,織出不同於別人花紋的布料一樣,有自己的風格,才能不落俗套。祖瑩說這段話的主要用意,其實是在諷刺那些愛剽竊別人文章的人。後來「自出機杼」被用來比喻獨創新意、風格。
維妙維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模仿得精細巧妙,逼真傳神。[例]他善於模仿名人,尤其是模仿政治人物的舉止,簡直維妙維肖。
調查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真實事物普查或樣本調查之研究者,在工作中遭遇到之最大困難,乃在選擇或發展最適合所涉及之構念之工具,尤其是對於教育上難有明確定義之構念更是備感困擾。 三、真實事物樣本調查真實事物樣本調查(sample survey of tangibles)是當研究者想尋找大團體之資料欲進行普查時,常因所需費用過於昂貴而無法進行。此時使用抽樣,從樣本中搜集所需資訊以推論整個母群體,較為可行。若抽樣程序核試、蒐集資料方法準確、獲得之資料與研究該領域之重要問題相關,則真實事物樣本調查不失其價值。 四、非真實事物樣本調查非真實事物樣本調查(s...
行動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法之一,也是任何領域謀求革新的方法之一,它也是一種團體法,注重團體歷程與團體活動,還特別重視行動。尤其是實際工作人員一面行動,一面研究,從行動中尋找問題,發現問題,更從行動中解決問題,驗證真理,謀求進步。在教育方面,它是行政、課程、教學各方面謀求革新的重要方法(李祖壽)。行動研究是「行動」和「研究」結合的一種研究方法,亦即,情境的參與者(如教師)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與專家、學者或組織中的成員共同合作,將問題發展成研究主題,進行有系統的研究,以尋求實際問題的解決(陳伯璋)。 目的行動研究的目的在於解決當前的問題,以收...
寄人籬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到了第五,我伶仃一身,寄人籬下,沒有寸絲片紙的賠送,尤其不可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蟬(cicada)1.1 蟬蜕1.2 關鍵字1.3 參考書目 蟬(cicada)1. 蟬是我們很熟悉的昆蟲,尤其是牠的鳴叫聲,蟬在每年入夏之後,就會開始在山林中鳴叫。這些鳴叫聲都是雄蟬所發出的,主要是要用來吸引雌蟬。當雌蟬靠近時,雄蟬的鳴叫就會開始變的比較柔和;但相對的如果靠近的是一隻雄蟬,則原本的聲音就會叫的更大聲,邀請其他雄蟬過來,一起唱得更大聲。而雄蟬的鳴聲雖然響亮,特別的是其實不是用嘴鳴叫,而是用腹部鳴器的傑作。每隻雄蟬都有一對鳴器,包含共鳴室、發音筋和鼓膜。所以在雄蟬求偶時,發音筋就會開始伸縮,每分鐘振...
嬌生慣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嬌生慣養」指在備受寵愛縱容中成長。此語見於《醒世姻緣傳》。《醒世姻緣傳》是清朝蒲松齡撰,共一百回。寫狄希陳兩世惡緣的報應,著重於描寫家庭社會的各種現象,尤其是婦女的悍妒、家庭怨憎之事,都歸因於陰騭果報之說。其中有一段描述農民晁無晏、晁思才稱霸族裡,不得善終的故事。晁無晏死後,晁思才想要謀取晁無晏的家財,假意收留晁無晏的兒子小璉哥,卻把小璉哥當奴婢使喚,還要他跪著磕頭。作者在文中寫了一句:「本是嬌生慣養子,做了奴顏婢膝人。」是說小璉哥從小是晁無晏的獨子,備受寵愛,沒吃過什麼苦,沒想到卻落了當人奴婢。晁思才因為謀奪晁無晏的家財,所以想斬草除根,以除後患。他對小璉哥十分刻薄,不讓他吃飽,晚上睡在廚...
一曝十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 成語故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遊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遊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為凸出。孟子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辯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孟子對齊王的昏庸,作事沒有堅持性、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雖有生 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了它十天,它那裡還活著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離開你,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聽信他們的 話,叫...
動態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態評量(Dynamic Assessment)是一種雙向互動的評量方向,應用於教育上,尤其是特殊教育。有別於一般的單向評量,動態評量的施測者會在學生遇的困難時提供協助,並視協助的多寡來給分。動態評量的概念最早由前蘇聯的發展心理學家利維·維谷斯基(1896年-1934)提出。奠基在社會文化認知的理論上,認為個體高層次認知的發展需要透過中介者來加以促成。強調學習先於發展,個體認知能力的發展應是他人支持、自我支持,再內化到個體這樣的循環歷程。並利用「最近發展區」的概念,分別從學習能力、保持能力(保留所學、不遺忘)與遷移能力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