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46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逆來順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邵璨《香囊記》第五齣:「秀才,老娘不識世事,但聞得俗語云:『恭敬不如從命。』老安人便是差見,也索逆來順受,不可推拒。」
溘然長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解釋3 3.故事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4.2 相反5 5.例句 1.出處 楚辭九張惜往日:「寧溘死而流亡兮。」 2.解釋 謂人死亡。 3.故事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 撒手塵寰、一瞑不視、與世長辭 相反 長生不老 5.例句 昨天還見他容光煥發,今天竟然溘然長逝,不禁令然感嘆世事無常。
少不更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更事,經歷世事。「少不更事」指年紀輕,經歷世事少,欠缺經驗。語本《晉書.卷六九.周顗列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熟悉、精熟。《南史.卷二二.王曇首傳》:「好學,練悉朝典。」《紅樓夢》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波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世事或人心的起伏變化。《晉.陸機.君子行》:「休咎相乘躡,翻覆若波瀾。」唐.李白〈古風詩〉五九首之二三:「人心若波瀾,世路有屈曲。」
悠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飄忽不定的樣子。唐.錢起〈送鍾評事應宏詞下第東歸〉詩:「世事悠揚春夢裡,年光寂寞旅愁中。」唐.劉禹錫〈秋螢引〉:「夜空寥寂金氣淨,千門九陌飛悠揚。」
唾面自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面能乾唾注音︰ㄇ|ㄢˋ ㄋㄥˊ ㄍㄢ ㄊㄨㄛˋ漢語拼音︰miàn néng gān tuò釋義︰即「唾面自乾」。見「唾面自乾」條。 01.宋.陸游〈世事〉詩:「世事如今盡伏輸,面能乾唾況其餘。」 
秀外慧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人,不但在外為官,威風凜凜,居家更是美人為伴,爭寵而嬌。第二類的人,則是李愿這種人,置身山林,不問世事,自得其樂。第三類的人則是汲汲營營地想巴結貴人,終日唯唯諾諾,老死而止。韓愈在描述第一類人的時候,除了極力描述他們為官的威風和受奉承的情形,也對這些人驕奢的生活,藉周遭美女爭寵的情形顯露出來。因此韓愈對這些成日沒事,只為爭取主人憐愛的女子作了細膩的描述。說她們畫著彎曲的眉樣,有著豐潤的臉頰,聲音是如此清脆好聽,體態更是輕盈迷人。不但是外表好看,人也很聰明。走起來飄動著前襟,嬌羞得用長袖半遮掩著臉。這些美女打扮得漂漂亮亮,住在各人房裡,整天閒著沒事做,不是互相嫉妒,就是想盡辦法爭寵。在這段文字...
人去樓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去樓空」這句成語顯現的是一種感慨、惋惜的情感,出自於唐.崔顥的〈黃鶴樓〉詩。此詩藉由古人乘鶴仙去的傳說,點出仙人黃鶴早已渺無蹤跡,一去不復返,只留天際的白雲,千載悠悠,表達出更深的失落情懷,將對世事茫茫的感慨表露無遺。後來「人去樓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舊地重遊時人事已非,空留遺跡,或對故人的思念。如《警世通言.卷一○.錢舍人題詩燕子樓》:「人去樓空事已深,至今惆悵樂天吟。」用的就是這個意思。但是這個成語現在有另一種用法,形容畏罪潛逃,不知去向,大多是使用於社會事件的報導上,說明犯罪者因為畏罪而潛逃,不在原住屋裡。
人心不足蛇吞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人心的貪婪無度,永不滿足。元.無名氏《冤家債主.楔子》:「得失榮枯總在天,機關用盡也徒然。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古人說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當初貧困之日,低門扳高,求之不得,如今掘藏發跡了,反嫌好道歉起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