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48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紀傳體通史。《史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同時,《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魯迅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目錄1 作者與成書2 史料來源3 內容4 批評5 版本6 注疏7 目錄7.1 本紀7.2 表7.3 書7.4 ...
骨瘦如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敦煌變文《維摩詰經講經文》(據《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二》引)纔聞居士病榮(縈)身,凡是有靈皆怪訝,病臥只居方丈內,飢羸起坐甚艱難。國王王子盡奔波,居士宰官咸禮覲,一切天人皆到會,果然見一病維摩。多將湯藥問因依,大照國師尋斬候,雖即(至心)申體察,莫知來處辯其因。謝諸人者賜相哀,四大元知有此災,舊日神情威似虎,今來體骨瘦如柴。深貴汝,倍憂懷,我此身形自嘆裁,因有如斯縈病故,廣陳妙法唱將來。
心驚膽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在推窮又是無。」……彌勒告世尊:「世尊,維摩居士說爾許多來由,我於當日都無1>(祗)對。會中有二百天人,聞居士談揚,盡懷歡喜之心,皆獲无生法忍。唯增慚2>(赧),尚自憂惶,聞說便瞻(膽)戰心驚,豈得交吾曹為使,伏乞世尊,特開惠鏡,朗鑒3>卑情,會中菩薩極多,且望慈悲別請。」 〔注解〕 (1) :同「祗」,恭敬的。 (2) :同「赧」,害羞慚愧而臉紅。 (3) 朗鑒:明鏡。
老謀深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王韜《淞隱漫錄.卷八.任香初》:「令尊,天人也。老謀深算,東南群吏中恐無此人。」
正本清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二三.刑法志》今漢承衰周暴秦極敝之流,俗已薄於三代,而行堯舜之刑,是猶以鞿而御駻突,違救時之宜矣。且除肉刑者,本欲以全民也,今去髡鉗一等,轉而入於大辟。以死罔民,失本惠矣。故死者歲以萬數,刑重之所致也。……豈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論,刪定律令,籑二百章,以應大辟1>。其餘罪次,於古當生,今觸死者,皆可募行肉刑。及傷人與盜,吏受賕枉法,男女淫亂,皆復古刑,為三千章。詆欺文致微細之法,悉蠲除。如此,則刑可畏而禁易避,吏不專殺,法無二門,輕重當罪,民命得全,合刑罰之中,殷天人之和,順稽古之制,成時雍之化。 〔注解〕 (1) 大辟:死刑。
言聽計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物給人或牲畜吃。見「解衣推食」〔參考資料〕 《魏書.卷三五.崔浩列傳》史臣曰:「崔浩才藝通博,究覽天人,政事籌策,時莫之二,此其所以自比於子房也。屬太宗為政之秋,值世祖經營之日,言聽計從,寧廓區夏。遇既隆也,勤亦茂哉!謀雖蓋世,威未震主,末途邂逅,遂不自全。豈鳥盡弓藏,民惡其上?將器盈必概,陰害貽禍?何斯人而遭斯酷,悲夫!」
出將入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外則為大將,入朝則為宰相。指文武全才的高級官員。[例]他才兼文武,學究天人,是以出將入相,安邦定國。
易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教導人面對變易的書。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的,思維反映存在,所以思維也應當是不斷變化的,與時俱進的,即天人合一。 交易,亦即陰消陽長、陽長陰消的相互變化。如一般的太極圖所顯示的一樣。 『易』即是「道」,恆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隨著時空變幻,恆常的道不變。 《繫辭傳》:「生生之謂易」。(生生不息,義似「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體會生命之美、日新又新。)在《周禮》「太蔔」的記載中,亦有《三易》的說法;《三易》是指《連山易|連山》、《歸藏》和《周易》,三個不同朝代的占筮書。據說「連山」是夏朝的占筮書,「歸藏」是殷商的占筮書...
心驚膽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在推窮又是無。」……彌勒告世尊:「世尊,維摩居士說爾許多來由,我於當日都無1>(祗)對。會中有二百天人,聞居士談揚,盡懷歡喜之心,皆獲无生法忍。唯增慚2>(赧),尚自憂惶,聞說便瞻(膽)戰心驚,豈得交吾曹為使,伏乞世尊,特開惠鏡,朗鑒3>卑情,會中菩薩極多,且望慈悲別請。」 〔注解〕 (1) :同「祗」,恭敬的。 (2) :同「赧」,害羞慚愧而臉紅。 (3) 朗鑒:明鏡。
旋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扭轉、改變。如:「在公司同仁齊心的努力下,終於旋轉了業績低迷的情勢。」《明史.卷一六三.列傳.謝鐸》:「禁垣被震,城門示災,不思竦動旋轉,以大答天人之望,是則誠可憂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