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46.07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得魚忘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兔死狗、過河拆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一種飪方法。用旺火沸油炒過或炸好食物,加糖或醋,勾芡後速炒成熟,汁液黏裹住食物。如:「醋溜白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魚類。《老子》第六○章:「治大國若小鮮。」宋.張元幹〈水調歌頭.平日幾經過〉詞:「調鼎他年事,妙手看鮮。」
望塵莫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遠遠落後。常用作謙詞。參見「望塵不及」條。如:「她調的技術實在太好了,我望塵莫及」。
沐猴而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躁的獼猴學人穿戴冠帽,沒有遠見成不了大事,現在看來果然是真的。」結果話傳到項羽的耳裡,就把那個人捉來煮。後來「沐猴而冠」被用來指性情急躁的獼猴學人穿戴冠帽。亦用來比喻人虛有表象,卻不脫粗鄙的本質,沒有遠見。除此之外,古來對這句成語另有一解,認為因為獼猴性子急躁,不能若人久著冠帶,用來比喻人的性情急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用來煮食物的金屬器具。圓腹、三足兩耳,亦有四足的方鼎。盛行於商、周時代。《說文解字.鼎部》:「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漢.王充《論衡.譴告》:「釀酒於罌,肉於鼎,皆欲其氣味調得也。」
6.古代殺罪人的刑具。東周戰國.燕丹〈與傅麴武書〉:「故有刎喉不顧,據鼎不避者,斯豈樂死而忘生哉,其心有所守也。」宋.文天祥〈正氣歌〉:「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莫衷一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指花。在廣東有人取乾菊花入菜,可以增加菜餚的美味,「夕餐秋菊之落英」一句即是指剝落秋菊的花加入晚餐調。黃協塤用「莫衷一是」表述歷代各家對「落英」二字注解的歧異,「莫衷一是」一語就是,用來形容眾說紛紜,無法得到一致的結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飪方法。把食物投入多量的沸油中,直至外皮成金黃色即可撈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配、調製。同「劑」。《韓非子.定法》:「夫匠者,手巧也;而醫者,齊藥也。」宋.洪咨夔〈泥溪〉詩:「誰家剛齊餅,味過八珍。」
義正辭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拔根掘窟期必盡,有勇無前力何犖。乃知二子果可用,非獨詞堅由志確。朝廷清明天子聖,陽德彙進群陰剝。大養賢有列鼎,豈久師門共藜藿。予慚職諫未能薦,有酒且慰先生酌。 〔注解〕 (1) 俚:鄙俗。 (2) 醇:音ㄔㄨㄣˊ,精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