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大乘佛教中觀派認為沒有任何現象是真實的,所以一般所謂「生出某東西」的概念,在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中論》卷一:「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2)不再生死輪迴。也是阿羅漢的詞義之一。《西遊記》第九回:「那金山寺長老叫做法明和尚,修真悟道,已得無生妙訣。」
|
慈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菩薩以慈悲之心普度眾生脫離輪迴的苦海。南朝梁.蕭統〈開善寺法會〉詩:「法輪明暗室,慧海渡慈航。」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韻:「斷痴求慧劍,濟苦得慈航。」
|
苦海無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比喻生死輪迴是無窮盡的。宋.陸游〈大聖樂.電轉雷驚〉詞:「苦海無邊,愛河無底,流浪看成百漏船。」
|
我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眾生執著有一個真實存在的自我之心態。《阿毗達磨俱舍論》卷二九:「由我執力,諸煩惱生,三有輪迴,無容解脫。」
|
李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憫人、大慈悲胸懷的蜘蛛。他虎視眈眈凝視被捕獲的獵物,冷靜地觀察獵物的掙扎形象,研究獵物的因果關係及輪迴樣相,記錄了他們內心深處不易看見的魍魎的恣意跋扈…」葉石濤說李喬的作品有很深的佛教意識。參考資料:李喬作家導讀、維基百科、公共電視台-作家身影(二)李喬、當代文學史料影像全文系統、台灣文學家訪談錄 (責任編輯:109602124)
|
緘口如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像澄澈的水塘,蛙龜不敢藏身。心意一潔淨,邪念惡意就如同狐兔和蛙龜一般,不能窩藏。人如能潔心淨意,則輪迴之報可止,心中時常充滿和樂。並且能防意如城,不讓邪念產生;守口如瓶,謹言慎行。後來「守口如瓶」則被用來比喻嚴守祕密,如《隋唐演義》第三五回:「今願陛下守口如瓶,不可提起,萬一洩漏風聲,娘娘與夫人們只道妾等巧詐,以博聖恩眷寵。」
|
輪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循環不息。《南齊書.卷四○.武十七王傳.竟陵文宣王子良傳》:「前人增估求俠,後人加稅請代,如此輪回,終何紀極?」也作「輪迴」。
2.佛教用語。指一切尚未證得解脫的眾生,由於業力的關係,永遠在六道內轉化不休。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枉著你空悲戚,沒理會;人生死,是輪回。」也作「輪迴」。
|
明心見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洞明心性的本源。《元史.卷二六.仁宗本紀三》:「明心見性,佛教為深;修身治國,儒道為切。」《西遊記》第一一回:「陛下明心見性,是必記了,傳與陽間人知。這喚做『六道輪迴』。」
|
人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佛教用語。指在輪迴中轉世投生為人。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但當兼脩戒行,留心誦讀,以為來世津梁,人身難得勿虛過也。」
|
濟人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幫助他人,利益公眾。明.沈受先《三元記》第三齣:「一點仁心天地知,濟人利物孰能如。」《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吾意欲往震旦地方打一轉輪迴,遊戲他七八十年,做些濟人利物的事。」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