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五種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造成眾生在修行道上最終成就不同的稟賦,謂之種性。種性有五種,即聲聞乘種性、緣覺乘種性、如來乘種性、不定種性、無種性。具前三種種性的眾生將可分別達到阿羅漢、辟支佛、佛的終極果位。不定種性,具有三乘的種子,但會達到什麼果位尚不確定。無種性則永不能解脫輪迴。五種性之說主要流行於瑜伽行派,但是否決不可改變,瑜伽行派論師也有不同的主張。《大乘入楞伽經》卷二:「有五種種性,何等為五?謂聲聞乘種性、緣覺乘種性、如來乘種性、不定種性、無種性。」
下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佛教用語。三士之一,指貪著世間快樂,對輪迴還未生起自覺的人。
鍾肇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省籍作家作品選輯》、《台灣省青年文學叢書》、《台灣作家全集》。 評價彭瑞金評鍾肇政說:「《殘照》、《輪迴》時期的鍾肇政短篇,對生命的奧祕,對人際的悲歡離合,對人心靈深處隱晦的情欲愛恨,多所窺探。」「從〈中元的構圖〉到〈白翎鷥之歌〉,作家悲天憫人的胸懷不但逐層展露出來,而且漸深漸廣,作家的心靈人格在這裡完成。」責任編輯 魏曼伊 109601002
濟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他人安全的通過水域。佛教以苦海比喻輪迴,所以使他人脫離輪迴苦海也稱為「濟渡」。《西遊記》第二二回:「因此,特告菩薩,望垂憐憫,濟渡他一濟渡。」也作「濟度」。
三解脫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稱空、無相、無願三種修行方法。空是無我,也沒屬於我的客體;無相是對一切都不想、不念;無願是對生死輪迴不生願求。修行者對三者可由禪思入定,而證悟解脫。《大智度論》卷二○:「摩訶衍義中是三解脫門緣諸法實相,以是三解脫門觀世間即是涅槃。」也作「三昧」、「三空」、「三解脫」、「三治」。
寇謙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4 4 8年卒,年八十四,以道士之禮葬。=著作=無=思想觀點=寇謙之比道教的養生成仙思想,和佛教的輪迴觀念結合在一起,提出新天師道的成仙之路。=評價=寇謙之改革了道官職位的世襲制度,主張唯賢是授,信守五常,持戒修行。另外還很重視道教齋醮儀範,為道教增訂許多齋儀和儀式,奠定道教齋儀基礎。而他改革後的天師道,被稱為新天師道 或北天師道,讓道教不再指是符合平民的需要,同時也能吸引士大夫階層,使道教的信仰更加擴大,這就是他在道教史上最大的貢獻。=資料來源=《中國歷代斯思想家六》台灣商務印書館http://www.taoism....
瑜伽行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乘佛教宗派之一。此派以彌勒、無著、世親之學為宗。主張一切現象都是心識所轉化變現。只有心識是真實存在,現象是幻有。立八識,以第八識阿賴耶識為輪迴的主體。此派經真諦、玄奘傳入中國。也稱為「唯識宗」。
此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上指煩惱、輪迴的世界。相對於解脫、沒有煩惱的涅槃彼岸而言。《維摩詰所說經.卷下.見阿柹佛品第十二》:「不此岸,不彼岸,不中流而化眾生。」
隔靴搔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 (2) 圓明:佛教用語,指澈底領悟。 (3) 湛寂:佛教用語,其義有二:ヾ沒有煩惱、生滅輪迴。ゝ清靜。 (4) 恁麼:這麼、如此。恁,音ㄖㄣˋ。〔參考資料〕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據《歷代詩話》引)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痒。
示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稱佛、菩薩、高僧死亡。寂,即圓寂。本指達到不再輪迴的境界,但亦用來稱出家眾的去世。清.錢謙益〈洞聞禪師塔銘〉:「天啟三年七月,洞聞禪師示寂於破山之禪院。」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