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5.35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回頭是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頭是岸」,典源或出於《朱子語類.卷五九.孟子.告子上》。有人問朱熹要如何如孟子所說的「求放心」,也就是要如何約束放散之心?朱子引了「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來說明只要決心改正,心就在那裡,不必特別去追求。「回頭是岸」這個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比喻悔過自新或促人向善。如元代無名氏《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沒來由爭長競短,你死我活。有呵喫些個,有呵穿些個,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佛家常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說明生死輪迴雖然是無窮盡的,但只要能看到自我清淨的本性,即可解脫輪迴的痛苦;後來引申來勸人改過自新。
出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用語。超脫六道輪迴。金剛三昧經:「令彼眾生獲得出世之果。」
寂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謂斷除貪欲、瞋恨、愚痴和一切煩惱,不再輪迴生死的境界。《維摩詰所說經.卷下》:「觀於無我而誨人不倦,觀於寂滅而不永滅。」《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佛以寂滅為事,以有身為幻。」也作「涅槃」、「圓寂」。
叢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1)比喻生死輪迴。《長阿含經》卷五:「何等生二足尊,何等出叢林苦。」(2)寺院道場。《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三:「又陞了一個數丈的高坡,坡側隱隱見有個叢林。」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意指生死輪迴是無窮盡的,但只要能看到自我清淨的本性,即可解脫輪迴的痛苦。後引申為惡將招致無窮的痛苦,向善才能到達安樂境界,用來勸人改過自新。元.無名氏《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沒來由爭長競短,你死我活,有呵喫些個,有呵穿些個,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佛教稱見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對輪迴中的凡夫而言。《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二三:「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五陰,如夢、如響、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無相尸羅波羅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雜、不著,聖人所讚。」
天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理、自然的法則。[例]天道輪迴
來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生。佛教輪迴的說法,認為人死後會再投生,故稱轉生之世為「來世」。《書經.仲虺之誥》:「予恐來世,以台為口實。」《三國演義》第八回:「妾今生不能與君為妻,願相期於來世。」
三法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教用以辨別是否符合佛法的三種準則。即一諸行無常,二諸法無我,三涅槃寂靜。諸行無常,謂一切條件所構成的現象是剎那生滅;諸法無我,謂所有存在都沒有實體;涅槃寂靜,謂息滅煩惱就不會輪迴。《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若一切教為此三種理印所印等,名為了義,違三法印等,非了義經。」
無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佛教四果之一。指證悟無我,不再隨入生死輪迴的聖者境界。《出三藏記集》卷一:「舊經無著果,新經阿羅漢。」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