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7.1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欲逸惡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仲夏紀〉是說明音樂的功效、歷史及其重要性。共有五篇,其中〈適音〉篇說明音樂效能,在使人心平和,使欲望得到適當的發展,與治身治國的道理相通。文中認為:人有四種欲望,四種厭惡:希望長壽而憎惡夭折;希望平安而憎惡危險;想要榮華而憎惡恥辱;貪圖安逸而憎惡勞動。如果能讓四種欲望實現,四種厭惡消失,那麼生活必然能稱心如意,也就能長壽了。後來「好逸惡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貪圖安逸而不願勞動。出現「好逸惡勞」的書證如《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列傳下.郭玉》:「其為療也,有四難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難也;將身不謹,二難也;骨節不彊,不能使藥,三難也;好逸惡勞,四難也。」
螺旋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提供具體的實物或教育玩具,配合學生認知發展階段,設計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活動,滿足學生好奇探究之學習欲望,合乎學生學習之需求。螺旋式課程強調學科基本概念結構與學生認知發展之交互關係,因此重視課程組織的基本概念之重複性並加深加廣,是課程設計上的一大貢獻。然而其爭議是每一位學科專家所擬議的學科基本概念因人而異,難取得共識,而且其概念結構也可能過於艱澀難懂。若未能配合課程推廣協助教師進修,則教師不易掌握相關概念之意義,造成課程實施之差距。 參考資料布鲁纳, Bruner, 布鲁纳教育论著选(邵瑞珍譯),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
十二因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佛教基本理論之一。指構成一切痛苦輪迴的十二項要件。即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無明是指對佛法的無知;行是指有意志的行為;識是指死後,由於過去的行為,導致投生的心識;名色是指處在母胎中的身、心(識除外);六處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種身體感官和認識對象;觸是指感官對現象的接觸;受是指接觸後產生的感受;愛是指感官接觸後生起的欲望;取是指執著;有是指導致輪迴的行為。十二緣起之間的關係像環鏈相扣。老死和一切苦緣於生;生緣於有;有緣於取;取緣於愛;愛緣於受;受緣於觸;觸緣於六處;六處緣於名色;名色緣於識;識緣於行;行緣於無明。後者決定前者的存在,因此去除無明就沒有行,沒有行就沒有識的投胎,以至生和老死的一切煩惱也滅除。也稱為「十二緣起」。
揚州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曾有客各言其志,一人想作揚州刺史,一人想增多財富,一人則想騎鶴上天。另一人說他要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想兼三人所欲。典出《殷芸小說.卷六.吳蜀人》。後比喻欲望很多的人或如意順心的事。宋.蘇軾〈於潛僧綠筠軒〉詩:「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宋.辛棄疾〈滿江紅.天上飛瓊〉詞:「待羔兒、酒罷又烹茶,揚州鶴。」
如飢似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欲望極其迫切。如:「他酷愛追求新知識,每逢圖書館進了新書,他就如飢似渴地去借閱。」
節縮衣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賣出,很會經商之外,也是一個非常節儉的人。在《史記》中記載著,白圭對於飲食不講究奢華,十分克制自己的欲望,對於衣服也非常儉樸,總是和奴僕同甘共苦。白圭認為經商不只是追逐財利,還強調商人必須有豐富的知識學養,像伊尹、姜子牙一樣有謀略,像孫武、吳起用兵那樣果斷,像商鞅執法般嚴謹。如果不能具備智、勇、仁、強等素質,成為一個通時變、善決斷、能取予、有所守的人,在經商一途上難有偉大的成就。後來「節衣縮食」這句成語就從《史記》原文中的「薄飲食,節衣服」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生活非常節儉。
共享軟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作者翻譯進度落後,或是無人去翻譯,使用者則必須花很長的一段時間去熟悉軟體的界面,更有可能降低使用的欲望。站在資訊安全的角度來看,由於共享軟體採用的是先讓使用者進行試用再進行付費的方式,也因此有許多電腦病毒常偽裝成熱門的共享軟體,讓使用者的電腦不知不覺就飽受病毒的侵害而造成資訊的流失,而這些電腦病毒較常攻擊的則是防毒軟體居多。 共享軟體與免費軟體互相轉換的例子有些許的共享軟體,因為得到了商業公司的資助,而由共享軟體搖身一變為免費軟體,最著名的為網頁瀏覽器Opera,而亦有部份軟體公司因營收的考量,將免費軟體轉換成商業軟體...
動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意志,如衝動、欲望、執意等,都含有發動的要素,故稱為「動能」。
意馬心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心猿意馬」之典源,提供參考。 《參同契.卷上.中篇》漢.徐景休箋註守禦固密者,如龍養珠,心不忘;如雞抱卵,氣不絕也。……真積力久,太和充溢,動靜休息,常須謹守。守則昌,失則亡,不可須臾離也,所謂行住坐臥,不離這個。行則措足於坦途,住則凝神於太虛,坐則勻鼻端之息,臥則抱臍下之珠。久而調習,無有間斷,方是端的工夫。否則心猿不定,意馬四馳,神氣散亂于外,欲望結丹,不亦難乎!
欲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欲望念頭。宋.蘇軾〈與范純夫〉:「某謂居瘴鄉,惟靜絕欲念,為萬全之良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