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83.730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或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時。《後漢書.卷四三.朱暉傳》:「及壯耽學,銳意講,或時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顛隊阬岸。」《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四:「那簾內或時巧轉鶯喉,唱一兩句詞兒。」
逢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受怨尤。《楚辭.屈原.九章.惜》:「紛逢尤以離謗兮,謇不可釋;情沉抑而不達兮,又蔽而莫之白。」
水乳之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水乳交融」之典源,提供參考。 ※《高僧傳.三集.卷一六.唐撫州景雲寺上恆傳》釋上恆,姓饒氏,臨川南城人也。童而有知,志學之年發心捨家,從母黨在空門而求攝受,教佛典日計千言。壯齒從南嶽大圓大師納戒,而聽涉精苦。……貞元初,徙居豫章龍興寺,與廬阜法真、天臺靈祐、荊門法、興果神湊、建昌慧璡遊也,塤箎合韻1>,水乳相資2>。法付王臣,故與姜相國公輔、顏魯公真卿、楊憑、韋丹四君友善。 〔注解〕 (1) 塤箎合韻:塤、箎皆為古代的樂器,二者合奏時聲調和諧。比喻相處和諧。塤,音ㄒㄩㄣ,同「壎」。箎,音ㄔˊ。 (2) 資:憑藉。水與乳最易融合為一體,故謂水乳相資,義同水乳交融。
講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說讀。《北史.卷一七.魏景穆十二王傳上.陽平王新成傳》:「乃置學館於私第,集群從子弟,晝夜講讀。」唐.白居易〈與濟法師書〉:「此六經皆上人常所講讀者,今故引以為問,必有甚深之旨焉。」
宿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預先擬構。比喻寫文章既輕易又迅速。《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子建援牘如口,仲宣舉筆似宿構。」也作「夙構」。
九折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人多次斷臂,經使用各種方法醫治後,自己也成了良醫。後比喻閱歷多,經驗豐富。《楚辭.屈原.九章.惜》:「九折臂而成醫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
事與志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空,王自證得虛空等定,聞法悟解,還至天羅國班足王所眾中,即告九百九十九王,言:「就命時到,人人皆應過去七佛仁王,問《般若波羅蜜經》中偈句。」
言類懸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口若懸河」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口若懸河」原作「懸河寫水」。晉朝的郭象是玄學的集大成者,喜好《老》、《莊》,十分有才學,能言善辯,口齒伶俐,曾為《莊子》作注,流傳於後世。在《世說新語.賞譽》中,記載一段太尉王衍對郭象的評語,他說:「郭象說話議論時,就像山上直瀉而下的瀑布,源源不絕的灌注而下,好像永遠不會枯竭的樣子。」後來「口若懸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說話滔滔不絕,能言善辯。出現「口若懸河」的書證如宋.趙蕃〈贈耆英見過〉詩四首之一:「髯曾暇能過我,詩口若懸河。」
飄風過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季子,簡稱為季子。曾出使魯國,並從觀樂中,聽出各國的興衰。他與徐君間重友誼、守信用的故事,亦為世人傳。 (2) 受位:接受王位。 (3) 前君:前任國君,指吳王壽夢。 (4) 子臧之義:春秋時曹宣公死後,公子負芻殺太子自立為成王,但曹人擁戴的是子臧,子臧不接受而出奔宋國。子臧,即公子欣時,字子臧,春秋曹國人,生卒年不詳。曹宣公庶子。 (5) 仰高履尚:仰幕高德,實行高尚的事。 (6) 延陵:春秋吳邑,季札封地,即今江蘇武進縣治。
做功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僧尼經持咒追薦亡靈。《水滸傳》第六○回:「宋江依吳學究之言,守住山寨居喪。每日修設好事,只做功果,追薦晁蓋。」《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晨昏隨著淨悟做功果,稽首佛前,心裡就默禱祈求報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