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德無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績、德業極大,不可計量。《舊唐書.卷八九.狄仁傑傳》:「伏惟聖朝,德無量,何必要營大像,而以勞費為名。」
2.佛教用語。形容善行所生的利益非常廣大。《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只說龍華寺裡的和尚募化添造一座大殿,只少二千五百塊洋錢,要是肯捐,德無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績勛勞。《荀子.王制》:「度其勞,論其慶賞。」《儒林外史》第四○回:「但老先生這一番汗馬的勞,限於資格,料是不能載入史冊的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業和名聲。《莊子.刻意》:「若夫不刻意而高,無仁義而修,無名而治。」晉.陸機〈樂府詩〉一七首之一一:「但恨名薄,竹帛無所宣。」
2.科舉時代稱科第和官職。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三折:「既然如此,怎不教梁官人上朝進取名去來。」《文明小史》第六回:「他的舉人,好在離著革掉已經不遠了。我比不得你們前任柳大人,磁著這種反叛,還想保全他的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德是民間超度亡魂的宗教儀式。在臺灣民眾相信人死之後有靈魂的存在,因此在傳統的儒家喪葬禮俗舉行之外,多有請僧人、道士行宗教儀式的習慣。人們認為人在斷氣之前,搬舖於正廳,等斷氣之後就要入斂,然後入棺一段時間,即七七四十九天,每逢七就要請僧道講經禮懺。其中要召魂前來,到齋壇前聽經聞懺,因為經由僧、道啟請,仰仗慈悲的地藏王菩薩或太乙救苦天尊不可思議的德力,使孤幽懺悔其生前所犯的罪、所結的冤,而解除的力量就來自諸神的赦免。所以逢七作德,就是喪家(孝養)盡其心力,請求神的慈悲法力,解脫亡魂的痛苦。道教的經懺和齋儀,又特別根據個人有關三魂七魄的魂魄觀,祈請慈悲法力來「水火煉度」,使魂魄合一之後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勞、勛績。《呂氏春秋.慎行論.求人》:「故績銘乎金石,著於盤盂。」《三國演義》第二回:「玄德見之,自陳績。」
一舉而竟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一次行動便把所有目標都完成。如:「一舉而竟全的事不是沒有,但初學做事的人當力求逐步漸進。」
至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勞很大。如:「榮民對中部橫貫公路的開發厥至偉。」
自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憑藉著自己的勞而驕傲自滿。如:「一個謙和自守的人,絕不居自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業與德行。《漢書.卷一四.諸侯王表.序》:「所以親親賢賢,褒表德。」
2.佛教稱行善所生的利益。《文明小史》第二一回:「內中必有值錢之物,被人拾去不妥。莫如在此等些時,有人來找,交還與他,也是一件德之事。」
3.用作善事的反話,為教訓、懲罰的意思。《金瓶梅》第二三回:「賊汗邪囚根子!看我到明日對他說不說,不與你個德也不怕,狂的有甚些摺兒也怎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勤加修習。多指求學而言。《紅樓夢》第一五回:「若令郎在家難以用,不妨常到寒第。」《文明小史》第一四回:「你們要用,在家裡一樣可以讀書,為甚麼一定要到上海呢?」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