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鼓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出戰時擂鼓吶喊,用以擴張聲勢。《左傳.哀公十七年》:「越子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譟而進。」《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與鄒靖,引軍鼓譟而進。」也作「鼓噪」。
|
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餵飼動物。《莊子.田子方》:「百里奚爵祿不入於心,故飯牛而牛肥。」《文選.鄒陽.獄中上書自明》:「𡩋戚飯牛車下,而桓公任之以國。」
|
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用字。如戰國時鄒人孟軻(孟子),燕國有荊軻。
|
窮途末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窮途」,路的盡頭。語出北周.王褒〈與周弘讓書〉。「末路」,朝代的末期。語出漢.鄒陽〈上書吳王〉。「窮途末路」形容無路可走,處於十分窮困的境況。
|
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姓。如春秋時鄒有芽亶。
|
名不虛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不虛傳」原作「名不虛」。戰國時,齊國公子孟嘗君愛好養士,門下食客多達三千人。在他擔任上卿時,受封古代薛國之地,約在今山東省滕縣附近。司馬遷在撰寫《史記》時,曾在孟嘗君的傳記後寫下自己的看法。他說自己曾經到過薛地,發現這個地方的人比較凶悍、殘暴,和附近鄒、魯地方的人不一樣。問了人,才知道原來這是因為孟嘗君喜歡養士,許多人慕名而來,移居的人數約有六萬多戶,結果使得薛地龍蛇雜處。可見他果真是與傳說中愛好賓客的名聲相符,司馬遷因此說「名不虛矣」!典源又見《史記.卷一二四.遊俠傳.序》,內容則是表述自漢朝建立以來,有不少知名的俠義之士,像朱家、田仲、王公等人,他們雖然經常違背法律的規範,但因為廉節、...
|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如列傳 第二十一-廉頗,藺相如,李牧 史記卷八十二 田單列傳 第二十二-田單 史記卷八十三 魯仲連鄒陽列傳 第二十三-魯仲連,鄒陽 史記卷八十四 屈原賈誼|賈生列傳 第二十四-屈原,賈誼 史記卷八十五 呂不韋列傳 第二十五-呂不韋 史記卷八十六 刺客列傳 第二十六-曹沫(劫齊桓公),專諸(刺吳王僚),豫讓(刺趙襄子),聶政(刺俠累),荊軻(刺秦始皇) 史記卷八十七 李斯列傳 第二十七-李斯 史記卷八十八 蒙恬列傳 第二十八-蒙恬 史記卷八十九 張...
|
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摧折。如:「摧枯拉朽」。《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鄒陽》:「范雎拉脅折齒於魏,卒為應侯。」
|
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衣服的後襟。《爾雅.釋器》:「衱謂之裾。」晉.郭璞.注:「衣後襟也。」《漢書.卷五一.鄒陽傳》:「飾固陋之心,則何王之門不可曳長裾乎?」宋.文同〈晚至村家〉詩:「舊裾飄風採桑去,白袷卷水秧稻歸。」
|
春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藝文志》記載為春秋作傳者共5家:《左傳|左氏傳》30卷《公羊傳》11卷《穀梁傳》11篇《鄒氏傳》11卷《夾氏傳》11卷其中,《鄒氏傳》和《夾氏傳》今已不存《漢書・藝文志序錄》:“《春秋》所貶損大人當世君臣,有威權勢力,其事實皆形於傳,是以隱其書而不宣,所以免時難也。及末世口說流行,故有《公羊》、《穀梁》、《鄒》、《夾》之傳。四家之中,《公羊》、《穀梁》立於學官,《...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