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封建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問題;另一種是出世教士,即是生活在修道院內的教士,他們過著清規戒律繁多的苦行生活,現身於禱告、治學和勞動。自西元10世紀起,克呂尼修道會興建相當多的修道院,而其他的教派則制定嚴格的苦修生活教條。基督教教會的領袖是羅馬教皇,他不僅擁有自己的土地,而且還以宗教的名義或為了確保權威,而常與各國軍王抗衡。羅馬教會鼓勵騎士參加攻打回教徒的十字軍東征,從西元11世紀到西元13世紀,總共發動了八次十字軍東征,他們大舉派遣軍隊奮戰要奪取基督教聖地耶戶撒冷的回教民族。成千上萬的信徒前往基督教各聖地舉行朝拜活動。 工作的農民中古世紀中,人口...
竊位素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的榖糧?有人不上山打獵,為何院子裡掛得都是貆的毛皮?詩歌末尾則說出君子們可是不會白吃、白喝而不從事勞動。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尸位素餐」,用來指占著職位享受俸祿而不做事。出現「尸位素餐」的書證如《漢書.卷六七.楊胡朱梅云傳.朱雲》:「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朱雲當著漢成帝的面,批評張禹不能匡正輔佐主上,也不能對人民有所幫助,占著職位享受俸祿而不做事。今亦可用為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未能盡到職責。
確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確實建立。如:「勞動基準法確立了勞資雙方的關係。」
資源交換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間彼此關係的不對等,因而經由勞力與權力的交換而做出家庭相關決策。就家庭分工上而言,資源交換論將家事勞動視為不愉快者,因此家庭成員會盡其可能的避免做家務,所以有酬工作且酬勞相對較高的家庭成員之間在日常生活中彼此交互無形角力時,因其對家庭的物質投入較高,自然使其所擁有的權力較大。例如:過去一般丈夫在經濟上擁有較多資源,而在經濟上依賴他的妻子只好用投入家事的勞力來換取經濟資源。在此學說的推論下,當雙薪家庭中夫妻的薪水相近時,則彼此間的家務分工便會趨於平等,結構權力上的分配亦同。此即是說,當夫妻彼此之間的經濟能力相近時,雙方對...
人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人的全身。《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下.華佗傳》:「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
行為課程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配合實際教材與實際行的實踐。 三、重要原則1.課程起於幼兒自然行為,卻須經過教師的精通。2.課程起於勞動行為,卻須在勞動上勞心。3.課程從幼兒生活中取材,但須有遠大客觀的標準。 四、行為課程計畫行為課程雖重視幼兒行為的實踐,但並非單憑幼兒的興趣,任其漫無目的與限制的發展。所以行為課程實施的應先根據幼兒的學習動機,決定學習目標,再根據目標估量行為內容,在一連串行為實踐的過程中,欲收預期的學習效果,擬定周詳的單元計畫是很重要的。1. 動機:一是幼兒過去...
異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人類徹底與本質分離。從事生產性勞動是將人類本質體現的方式,它讓人類的潛能、想像力和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馬克斯認為當工作發展至十九世紀的工業化社會後已大大不同於之前的社會。不再是人類潛能的充分發揮,工人為了生存而工作。對這群無力抵抗的大眾而言,是個可怕的經驗:身體不適、心靈空虛和精神麻木。可分為下列四個階段:目錄1 人與勞動產品的異化2 生產過程的異化3 同僚工作者的異化4 人類潛能的異化 人與
都市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類生產模式的轉變所引起的,自英國圈地運動和其後工業革命以來,每單位農民生產力增加,農村開始釋出多餘勞動力,加上逐漸機械化的生產方式需要大量勞動力常駐工業工廠,人口於是開始大量往有工廠的都市聚集。(註1)而從一地自農村演變至都市的在地經濟結構觀點來看,都市化即是農業生產活動逐漸轉向非農業生產活動、產業結構逐漸升級的過程,工業革命發源地的英國,其首都倫敦便在19世紀初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超過百萬人口的城市。(註2) 台灣的都市化定義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定...
幼兒教育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方案緣起2 方案依據3 方案目標4 實施原則5 實施方式6 實施期程及經費來源7 預期效益8 管制考核 方案緣起  幼兒教育不僅是個體終身發展的重要關鍵,亦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近年來社會快速變遷,職業價值丕變,已婚婦女投入勞動市場的人口擴增,連帶衝擊家庭結構與功能的轉型。因此,社會對幼兒教育的需求與期許益形殷切 。  普及幼兒教育並提昇幼教品質乃 行 政院教育改革 行動方案之教改項目之一。惟臺灣地區未依法辦理立案之幼稚園及托兒所比例仍高,已立案幼稚園、托兒所亦有違規超收幼生的情形,嚴重影響幼兒之學習環境及品質。再者...
李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繪音樂家的高超技藝和動人的音樂美,並抒發了作者的懷抱,給人以很深的感受。《楊生青花紫石硯歌》,讚頌了勞動人民巧奪天工的手工藝。《羅浮山人與葛篇》,描寫織布老人織雨剪湘的絕技。還有《昌穀北園新筍四首》,借詠筍以讚美青春的活力;《馬詩二十三首》,借詠馬以反映現實政治,抒發作者的憤激心情。後兩組詩並且運用了李賀不常用的絕句形式。這類詩總的表現了李賀詩題材的廣度和思想的深度。而像《美人梳頭歌》一類作品,則暴露了作者對貴族婦女生活的欣賞態度。。 著作本詩集以《全唐詩》為底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李賀詩歌集注》中的 王琦《...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