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後漢書.卷五九.張衡列傳》:「天道雖遠,吉凶可見,近世鄭、蔡、江、樊、周廣、王聖,皆為效矣。故恭畏忌,必蒙祉祚,奢淫諂慢,鮮不夷戮,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
恃才傲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蕭子顯(西元489∼537),字景陽,南朝梁蘭陵人。雅好文學,文章寫得很好,〈鴻序賦〉一文,曾獲得沈約的讚賞。且精於史學,撰有《南齊書》、《後漢書》、《貴傳》等書。他生性莊嚴孤傲,對於自己的才氣頗為自負,曾自比為宋玉、賈誼。接見普通賓客時,也不和他們交談,只是揮扇示意,因此得罪了那些平庸的讀書人。但因他的才華受到梁武帝和簡文帝父子的看重、賞識,在他過世後,梁簡文帝還特別為子顯手書詔書:「恃才傲物,宜諡曰驕。」意思是說他生前依仗自身的才幹,驕傲自負,應該諡號「驕」。後來「恃才傲物」被用來指依仗本身有才幹而驕傲自大,目空一切。
同舟共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同心協力,共圖解救,戰勝困難。參見「同舟而濟」條。《三國志.卷二八.魏書.毋丘傳》裴松之注引〈文欽與郭淮書〉曰:「夫當仁不讓,況救君之難,度道遠艱,故不果期要耳。然同舟共濟,安危勢同,福痛已連,非言飾所解,自公侯所明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穿著。宋.司馬光〈訓示康〉:「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狂妄的人。三國魏.曹丕〈典論.論郤等事〉:「古今愚謬,豈唯一人哉?」
杳如黃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昉(西元460∼508)字彥昇,南朝梁博昌人,仕宋、齊、梁三代。宋時,舉兗州秀才,拜太常博士。入齊,以文學為王所重,後任竟陵王記室參軍,為「竟陵八友」之一。《述異傳》舊題為任昉所撰,共二卷,內容駁雜,以神仙志怪之事為主。在書中有一則小故事,敘述有個叫做荀瓌的人,有天他在黃鵠樓上休憩時,看到西南邊的天空中有什麼東西漸漸飛來,等到靠近一看,原來是一個駕著鶴的仙人。仙人到了樓中,荀瓌立刻請他把酒言歡,好好地招待了一番。後來仙人再度跨鶴騰空,消失在遠方。到了唐代,詩人崔顥做了一首〈黃鶴樓〉詩:「昔人己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描述當年乘著黃鶴而去的仙人,再也沒有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架在柱上,用來支撐屋頂的橫木。如:「棟梁」、「餘音繞梁」。《後漢書.卷六二.陳寔傳》:「時歲荒民,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梁上。」
釣名沽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殺。 「釣譽」則見於《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卜式兒寬傳.公孫弘》。公孫弘是漢初的丞相,輔佐君王,奉行約,輕視財富,重視仁義,功勞甚大,因此在平帝時王元后的詔書中,曾經讚許公孫弘行事約,生活花費少於常規,以身作則,使民風淳樸,與那些穿著奇特服裝來謀取聲望的人完全不同。這兩個典源一用「沽名」,一用「釣虛譽」,後來被合用成「沽名釣譽」,用來指故意做作,用手段謀取名聲和讚譽。
安步當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安貧節。如:「他生活困苦,但仍能安步當車,令人佩服。」
奢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揮霍浪費,不知節。《墨子.辭過》:「是以其民淫僻而難治,其君奢侈而難諫。」《紅樓夢》第四回:「從五、六歲時就是性情奢侈,言語傲慢。」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