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2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0.21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糧食。《易經.頤卦》:「自求口。」晉.江統〈徙戎論〉:「且關中之人,百餘萬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處之與遷,必須口。」
2.俸祿。《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臣君者,豈為其口,社稷是養。」
3.談話、批評的內容、資料或依據。《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為口。」
名過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聲超過際。《韓詩外傳》卷一:「故祿過其功者削,名過其者損,情行合名,禍福不虛至矣。」《晉書.卷三八.文六王傳.齊王攸傳》:「齊王名過其,而天下歸之。今自薨隕,社稷之福也,陛下何哀之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上指現象的本質、真性。《維摩詰所說經.卷上》:「唯!迦旃延!無以生滅心行說相法。」也作「法性」、「真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空虛和充。泛指內部情況。《列子.力命》:「其使多智之人,量利害,料虛,度人情,得亦中。」《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奔走之間,可以知其虛強弱。」
2.虛假和真。宋.蘇軾〈書金光明經後〉:「佛乘無大小,言亦非虛。」《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密令差去的人員,剔取他結喉三寸以進,驗他死的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詳細且確。如:「他詳的記錄驗結果,以便進一步的研究。」也作「翔」。
邏輯證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邏輯證主義背景邏輯證主義這一名稱乃是1931年A.E Blumberg and Herbert Feigl首先用以指稱維也納學派的哲學思想。後來這一名稱也包括了其他分析哲學的形式,把繼承羅素(Russell)、摩爾(Moore)、維地根斯坦(Wittgenstein)在劍橋大學所倡導的分析哲學的弟子們的思想,以及一派青年在牛津大學提倡的語文分析運動的主張,也稱為邏輯證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情的真情形。《韓非子.存韓》:「聽奸臣之浮說,不權事。」《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地的試驗。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昔在江南,不信有千人氈帳,及來河北,不信有二萬斛船;皆驗也。」
2.科學上為了要闡明某種現象或驗證某種理論,用種種人為的方法,加以反覆試驗,並觀察其變化,稱為「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植物成熟的子房及相關連花的部分一併成熟發育形成的器官。如:「果纍纍」。
2.比喻一切努力的成果。如:「過去的辛苦沒有白費,我們今天終於嘗到了勝利的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據的記載。《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贊曰》:「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錄。」《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則將采庶官之錄,辯時俗之得失。」
2.史體的一種。於一帝崩後,取其起居注、日錄、時政記等記注之作,並詔令章奏等,年經月緯,彙而成編。如《隋書經籍志》著錄有周興嗣梁皇帝錄三卷,記武帝事。
3.記述私人事跡的著作。如《四庫提要》、史部傳記類存目有孔氏錄一卷,不著撰人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