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咎既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既往不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時,孔子有個學生名叫宰我,能言善道。有一天,魯哀公問宰我:「土地神的牌位要用什麼木材比較好?」他回答說:「可以參考古人的作法,像夏朝時是用松木,殷商時期多用柏木,而周朝一般都是用栗木,意思是要讓人民『戰栗(通「慄」)』。」孔子後來聽到宰我這番話,覺得他隨便猜測古人的用意,毫無根據,十分不妥當,就說:「已做過的事就不便再解說了,已經完成的事也不便再挽救,而對已經過去的事更不便再去追究是非。」意思是要宰我說話小心,對沒有把握的事不要亂加臆測。「既往不咎」就是出自典源文中的一個成語,表示對過去的錯誤不再追究責難的意思。
起爐作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放過去,不要起爐作竈(灶)」的說法,意思是說看到道理弄不清楚的,寧可放過不理,也不要自以為是,自創解說。至於「另起爐灶」的用法,如《歧路燈》第一○八回:「姑太太道:『衙門甚為便宜,何必遷移?』撫臺道:『非是我好另起爐灶,只為那邊侄子親迎,有許多不便處。』」說的是撫臺大人因為不便在衙門為晚輩辦喜事,所以另外租了個大宅院為公館,所以稱「另起爐灶」。在《鏡花緣》第一四回提到無腸國有些富家收集排泄物反覆供下人食用,一直到實在無法下嚥了,才重新換過,所以也用了「另起爐灶」。這句成語今多用來指另立門戶,或捨棄舊事物,重新來過。
律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精通戒律的法師。《大般涅槃經》卷三:「善學戒律,不近破戒,見有所行,隨順戒律,心生歡喜。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說,是名律師。」
辯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早期在戲院為無聲電影、外語片解說的人。
五令三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來,完全沒有依令行動。孫武就說:「沒有把命令解釋清楚,這是將官的過失。」於是孫武再將剛才的命令詳細解說一次,接著又擊鼓發出號令。但是女兵仍然大笑,沒有依令行動。孫武便說:「沒有把命令解釋清楚,是將官的過失;既然命令已經解釋清楚,卻仍不肯聽令,這就是隊長和士兵們的錯了。」於是孫武命令隨從把兩個隊長推出斬首。吳王本來只是好玩,沒想到孫武竟然真的要斬他的愛姬,嚇得連忙下令阻止,說:「我剛才只是想試試先生的能力,現在我已經知道先生真的很會帶兵,就請先生不要將我的愛姬斬首吧!」孫武卻回答:「我既然已經受命為將領,將領身在軍隊中,就無法完全聽從國君的命令。」仍舊斬了兩個隊長,以收儆戒之效。之後女兵們便完...
余秋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雨主編 2002年,百花文藝出版社。根據大型電視文化專題片《中國博物館——源自100個博物館的往事》解說詞整理,主要選取介紹了中國100家博物館,有大量彩圖。《笛聲何處》[3],2004年,蘇州古吳軒出版社,185頁,責任編輯施曙華。主要選取戲劇專業著作和相關演講,介紹崑劇。《傾聽秋雨》2005年,天下文化出版,286頁。記錄余秋雨2005年2月台灣演講情況,摘選講稿及各界評論。 文學觀點自喻喜愛人文山水更甚於自然山水的他,認為古云:「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二者應是相輔相成,不讀書如何能深刻體驗地方人文,因為歷史是文化的...
圖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附有圖畫以助解說明的著作。如宋周敦頤著有《太極圖說》。
參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領悟、識破。《孤本元明雜劇.貶黃州.第一折》:「學不的李太白逍遙在醉鄉,參破了韓昌黎夕貶潮陽。」《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後來父夫托夢說殺人姓名,乃是十二個字謎,解說不出,便問識者,無人參破。」
三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要訣、竅門。[例]經過老師以自己的詩詳細解說之後,我們深深體會作詩的箇中三昧。
分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辯白、解說。[例]爸爸氣急敗壞,不容小弟分說,就一巴掌打了過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