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43 ms
共 1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的兩個主要傳統之一。約西元一世紀,從古代部派中產生。根據漢譯佛經的資料顯示,最初可能流傳於中亞細亞,東漢末年傳入中國。主要流行於中國內地、西藏、蒙古、日本、韓國等。對於傳統佛教而言,表示它能渡化更多的眾生。對佛陀及其教義採比較開明和創新的解釋,要求佛教徒勿汲汲尋求個人的解脫,應致力菩薩的實踐。現存的大乘宗派,主要有淨土宗、禪宗和天台宗。
|
大乘佛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的派別之一。興起於西元初,是從反對小乘佛教的注重自己修行為出發,強調眾生皆可成佛且以自利利他為重。流傳於中國、日本、韓國等亞洲地區。如:「雖然大乘佛教起源於印度,信徒卻以東北亞國家的人民居多。」
|
〔大乘起信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乘起信論〕,書名,全一卷,簡稱〔起信論〕;相傳為印度馬鳴(梵語 Aśsvaghosa)菩薩造,南朝梁真諦(499~569)譯。收錄於〔大正藏〕第三十二卷,有單行本行世。
此論的作者、譯者,從隋唐迄今有存疑的說法,如(1)隋法經〔眾經目錄〕卷五以「勘真諦錄照此論,放入疑。」(2)與吉藏同門之均正〔四論玄義〕卷十、卷十二,則謂此論係地論宗之論師所偽造,因為此論持「如來藏能生起一切生滅諸法」之說,與諸地論師之說相符契。而當時某些北地論師認為本論非馬鳴造,係昔日地論師造論,借菩薩名;(3)近代日本佛學者望月信亨〔大乘起信論之研究〕,亦指出非馬鳴造,理由如真諦錄中無此論、梵本已伕、... |
大乘經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佛教中談論成佛之道的經書典籍。如:「傳說佛教的大乘經典是從龍宮中取得的。」
|
大乘起信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一卷。此論古來多認為是古印度馬鳴造,真諦譯。但近代學者則認為是齊梁人所撰。內容主要在闡述心具有導致輪迴煩惱和歸入清淨法界的雙重性質,此為影響中國佛教最深遠的典籍之一。
|
大乘百法明門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古印度世親造,唐玄奘譯。一卷。本論將一切現象總分為五類百種。是中國法相宗的基本入門書。
|
攝大乘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著者不詳,有三種漢譯本,即北朝魏佛陀扇多譯二卷本,南朝梁真諦譯三卷本,唐玄奘譯三卷本。本書以瑜伽行派的觀點,建立大乘佛教的系統。是瑜伽行派的要籍,並深刻的影響中國佛教的思想。
|
〔大乘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乘律〕,又作大乘毘尼、菩薩毘尼、菩薩律藏、菩薩調伏藏;與小乘聲聞律相對,即指大乘菩薩所依之修持之律法。
敘述大乘戒之律典甚多,法經〔眾經目錄〕說有五十部,〔歷代三寶記〕卷十三說有三十一部,〔開元釋教錄〕卷十九收有二十六部等,但總括為梵網與瑜伽二類。 梵網戒出於〔梵網經卷下〕,包括十重禁戒及四十八輕戒。十重禁戒指(1)殺戒,(2)盜戒,(3)淫戒,(4)妄語戒,(5)酤酒戒,(6)說四眾過戒(四眾可指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或指出家之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7)自讚毀他戒,(8)慳惜加毀戒(慳惜財、法,毀謗布施財、法之事),(9)瞋心不受悔戒(起... |
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用語。本是車乘之意,用來譬喻教法,以其能載修行者到達解脫的境界。如:「大乘」、「小乘」。
|
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小」相對。如:「大樹」、「大河」、「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最年長、排行第一。如:「大伯」、「大姨」、「大哥」、「大姊」。
重要的、偉大的。如:「大志向」、「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表示尊敬之意。如:「久仰大名」、「拜讀大作」。
指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
表示程度之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天色大亮」、「大失所望」、「大逆不道」。
差不多。如:「大約」、「大略」、「大概」、「大體而言」。
大夫:醫生。如:「住院大夫」、「主治大夫」。
大王:A>古代對君王或諸侯的尊稱。B>俗稱盜匪的首領。如:「山大王」。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