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753 ms
共 13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對、正確。如:「自以為是」、「積非成是」。
2.事情。如:「國是」。
3.姓。如唐代有是光。
1.贊成、稱讚。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2.表示肯定判斷的話。如:「我是學生」、「他是外國人」、「老人與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3.表示存在的事實。如:「全身是傷」、「滿身是汗」。
4.對命令的應答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這。指示形容詞。如:「是人」、「是日」。《論語.學而》:「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
此。指示代名詞。《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
於是,表示前後相關。《書經.禹貢》:「桑土既蠶,是降丘宅土。」《管子.心術下》:「心安是國安也;心治是國治也。」
用於句中,使賓語提前。如:「惟命是從」、「惟利是圖」、「惟你是問」。
|
實事求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做事切實,力求真確。《漢書.卷五三.景十三王傳.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2.按照實際情況,確實辦事。《官場現形記》第七回:「老弟肚裡實在博學,但上頭的意思是要實事求是。你的文章固然很好,然而空話太多。」
|
是可忍,孰不可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果這都可以容忍,那還有什麼是無法容忍的。表示對某事已忍無可忍。《論語.八佾》:「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國演義》第一一四回:「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朕意已決,便死何懼。」
|
莫衷一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說紛紜,無法得到一致的結論。如:「議論紛紛,莫衷一是。」也作「莫衷壹是」。
|
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處都是。形容很多。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六.喪師衰經》:「世道不古久矣!朝為師生而暮若途人者,比比皆是。」《紅樓夢》第二回:「上自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也作「比比皆然」、「比肩皆是」。
|
似是而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孟子.盡心下》:「惡似而非者。」表面相似而實際上卻不然。漢.王充《論衡.死偽》:「世多似是而非,虛偽類真,故杜伯、莊子義之語,往往而存。」《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夫俗吏矯飾外貌,似是而非,揆之人事則悅耳,論之陰陽則傷化。」
|
物是人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景物依舊,人事全非。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節同時異,物是人非,我勞如何?」宋.李清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
頭頭是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為禪宗語,指道無所不在。《續傳燈錄.卷二六.慧力洞源禪師》:「佛祖不立,雨落街頭自溼,凡聖何依,晴乾自是無泥。方知頭頭皆是道,法法本圓成。」後遂用以形容言行清楚明白、有條理。《西湖佳話.靈隱詩跡》:「老師父既出口便成,想胸中定然頭頭是道。」
|
自以為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認為自己的觀點與做法皆正確,不肯虛心的接受別人意見。《孟子.盡心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鏡花緣》第八四回:「世人往往自以為是,自誇其能,別人看著,口裡雖然稱贊,心裡卻是厭煩。」
|
同是天涯淪落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都是流落在外或有著相同際遇的人。如:「我們同是天涯淪落人,聊天時特別有共鳴。」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