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076 ms
共 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正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辨正名義,使名實相符。《論語.子路》:「子曰:『必也正名乎!』」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銘箴》:「故銘者,名也,觀器必也正名,審用貴乎盛德。」
2.官吏中的正職,不同於副職或臨時代理。《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六出》:「自家姓朱,名傑,見在充本府正名司吏。」
|
〔正名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名篇〕可說是荀子語言哲學的核心思想,並旁及其政治與道德理想。〔正名篇〕旨在主張以「正名」為王者實施治道的根本要圖;通篇約可分作兩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討論「名」的種類、名實之間的關係,後王若欲成名必須依循的原則、命期說辨(參見「期命辨說」)的原理以及聖人與士君子的辨說修養;後半部分則主要討論性、情、欲與道、理之間的關係,以及已役於物和重己役物的道理(參見「重己役物」條)。略述如後:
1.名的種類:「名」狹義指給予各種物、事的名稱,廣義則指歷史、文化以及各種典章文物。〔正名篇〕開宗明義即區別「後王之成名」與「散名」之不同。後王之成名是指後世賢王建立的典章文物,禮儀制度。所謂「刑名從... |
正名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名分」語出尹文子〔大道上〕,本旨在說人君治國之術,「大要在乎先正名分」使群下不相侵雜。尹文說:「名者名形者也;形者應名者也。然形非正名也;名非正形也。則形之與名,居然別矣,不可相亂,亦不可相無。無名,故大道無稱;有名,故名以正形。今萬物具存,不以名正之則亂。」是說萬物雜然並陳,要治理,就要先依具體物形,給予正確名稱,才不致紛亂。
尹文在同篇中說到正名分之前,已經把名分為三類,為命物之名、毀譽之名和況謂之名。(參見「名有三科」)命物之名即物名,可以從形相的方圓黑白區分。毀譽和況謂兩類名稱,指善惡貴賤和賢愚愛憎,並沒有具體的形相之別,所以要「分」。如善與惡、聖賢仁智與頑嚚(讀... |
題目正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雜劇在結尾處用二或四句對子,總括劇情,並以末句為劇名全稱,這種一定格式稱為「題目正名」。如元代白樸《梧桐雨》的題目為「安祿山反叛兵戈舉,陳玄禮拆散鸞鳳侶」,正名為「楊貴妃曉日荔枝香,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
正名責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辨正名稱以求與事實相符。宋.岳飛〈申府乞改襄陽路仍作京西南路劄子〉:「庶得路分速歸舊制,以稱朝廷正名責實不忘中原之意。」
|
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分析、明辨。《論語.子路》:「必也正名乎!」
|
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表示概念的名稱。《老子》第一章:「名可名,非常名。」《荀子.正名》:「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
|
一絲不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李光地《榕村語錄.卷一.經書總論》:「父子稱兵,已是亂國,孔子不做其官,不與其事,而不為衛君,必也正名,一絲不苟。」
|
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憑藉。《荀子.正名》:「徵知,則緣耳而知聲可也,緣目而知形可也。」《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安帝乳母王聖,因保養勤,緣恩放恣。」
|
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過錯。通「愆」。《荀子.正名》:「長夜漫兮,永思騫兮。」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