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05.72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能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本領。《呂氏春秋.離俗覽.適威》:「民進則欲其賞,退則畏其罪,知其能力之不足也。」唐.柳宗元〈牛賦〉:「命有好醜,非若能力。慎勿怨尤,以受多福。」
2.從心理測驗的觀點看,能力的涵義有二:一為個人目前實際具備的能力;一為個人可經由學習或刺激而展現出的潛在能力
3.合乎法律規定,可以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資格。如行為能力
認知能力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一、認知能力的定義2 二、認知能力的內涵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一、認知能力的定義張春興(1989)在《張氏心理學辭典》中指出,認知(cognition)為個體經由意識活動對事物認識與理解的心理歷程。認知的涵義廣泛,舉凡知覺、記憶、想像、辦認、思考、推理、判斷、創造等複雜的心理活動均屬之;個體知識獲得的歷程,及個體在生活環境中究竟如何獲知,知之後在必要時又如何用知。...
口語表達能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語表達能力(Oral Expression) 口語表達能力依照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的定義,「口語」是指「談話所用的語言」,「表達」則是「將心中的思想藉語文或行為的方式傳遞給別人,或傳遞訊息。」而「口語表達」的內涵,林寶貴(2002)認為是正確的發聲、構音及合乎文法規則的言詞;羅秋昭(1996)則認為是語音、語詞、語法。總括來說,口語表達是指個人透過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在表達的過程中,能符合內容豐富、掌握重點、條理分明,加上語音清晰...
先備能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備能力是強調在從事某項新學習時所必須事先具備的能力或必須先要學會的能力,也就是說,非得要精熟一下層能力,才可能進一步學習次上層能力,此源於蓋聶(Robert Gagné)的學習階層論。蓋聶認為學習活動應有合理的先後順序,先學會簡單的才能學會複雜的。於是前一學習變成後一學習的「先備能力」或稱「下層能力」(subordinate capacities),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基礎能力」。
  從另一個角度看,先備能力可視為一種學習的「準備」或是「學習的內在條件」。這種觀念意味著學習具有累積的特性,即簡單的學習是複雜學習的基礎,先前所學到的能力可遷移到後來的學習。
  蓋聶的學...
能力本位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力本位教育是一套培養兒童勝任未來所要從事工作能力的程序,透過這一套教學程序,能夠學會從事某種工作所必要的認知、情意、技能等三方面的教學法。將學生所需獲得之能立即所需達到之標準清楚地描述,然後將學習者安排於可表現這種特定能力之學習環境,經過學習後,教師根據預定能力標準和學生之實際行為表現比較、分析、評量...
能力分班;能力分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力分班或能力分組一般是指強調同質性的學生分組方式(homo-generous grouping)。基於因材施教的理念,能力分班或分組希望能以學生的智力或學術成就等表現,作為編班的依據,將學生分發到適當的班級,使學生得以依其能力得到適性的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個別差異亦愈來愈明顯,對於能力分班的要求也往往較為強烈,例如在國中階段希望能力分班的呼籲會較國小階段明顯,同樣地,高中階段也會較國中階段明顯。然而,能力編班或能力編組亦可以是異質性的分組(hetero-generous grouping),重視的是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在同一個班級內,則班級便是社會的縮影,各式人都有,大家共聚一堂。這...
國立教育資料館編(1991)。國民中學編班方式之探討。台中:國立教育資料館
Oakes, J. Gamoran, A. & Page, R. N. (1992). Curriculum differentiation: Opportunities, outcomes, and meanings. In P. W. Jacks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pp. 570-608). New York: Macmillan.
能力編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力編班是中等以下學校用以編制班級的措施之一,通常都是依據智力測驗、或學業平均成績、或兩者的綜合指標,按得分名次之高低,將學生分配到固定的班級,進行特定目的的教學,如資賦優異班、益智班、特殊才能班等,即為正規學制中頗為常見的能力編班。除了這些特殊教育班級之外,一般學生的教學,也常實施能力編班,主要的方式有「平均能力編班」、「階梯能力編班」、「混合能力編班」、「學科能力編班」等四種。「平均能力編班」是常態編班的一種型態,其餘三種能力編班則是慣稱的「能力分班」。
  「平均能力編班」係依智力或學業成績之高低,將學生平均分配於各班。如有學生九十人欲分為三班,第一名編至第一班,第二名編至...
十大基本能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年一貫課程十大基本能力(Ten Core Competences):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欣賞、表現與創新、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表達、溝通與分享、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規劃、組織與實踐、運用科技與資訊、主動探索與研究、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等十項。是全體學生接受完國民教育後,至少應具備的基本知能。亦是判斷學生實作水準、課程設計與評量的依據準則,是現代國民社會生活必須養成的基本能力。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國民教育之目的在透過人與自己、人與社...
幼兒分類能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幼兒分類能力(Child classification)目錄1 前言2 分類活動2.1 分類兩種東西的異同2.2 進行分類動作2.3 指定屬性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前言指導學生數數之前,學生須對具體物或是計數的對象有所認識,因此需先教導分類的相關能力,舉例而言,在一堆花朵中,學生是否能分類為白花一堆紅花一堆的基礎能力,又或者在一堆筆之中,學生是否能挑出鉛筆的種類。因此以下將...
能力本位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力本位教學」是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的一環;後者源起於一九七○年代美國的教育改革,政府主管教育部門要求大學及學院設計能力本位課程,以提高教育的成本效益與效能。此新課程的設計注重如何評估教育的特殊學習成果,以及設計達到學習成果前的教學技術,由是,能力本位教學成為達成能力本位教育的重要途徑。如何界定能力(competency)、教導能力和評量能力等,是能力本位教學的重要成分。
  能力是對人類活動的描述,代表人類的任何認知活動或具體行為。在能力本位教學目標的擬定上,以清晰的描述學生在完成學習後應達到什麼表現標準為特色,通常稱為表現目標...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