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09.3768 ms
共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臣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主國家的官吏與人民。《三國演義》第四回:「孝靈皇帝,早棄臣民。」也稱為「臣庶」。
|
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百姓。如:「居民」、「國民」、「原住民」、「民為邦本」、「民不聊生」。
與人民有關的。如:「民生」、「民權」、「民心」、「民意代表」。
出於民間的。如:「民歌」、「民謠」、「民營公車」。
|
臥薪嘗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0.《清史稿.卷四二六.李宗羲列傳》:「天下臣民,知皇上有臥薪膽之思,必共振敵愾同仇之氣。」
|
有條不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篇典源的背景是殷帝盤庚欲從河北遷都至河南,引起臣民不悅,內容是一篇盤庚安民的訓辭,他說:我如今遷都,並非荒廢了先王的美德,只是你們隱藏了這個美德,不畏懼我這個君王。我內心非常清楚,只是拙於謀劃,以致造成你們的過失。就像網要繫在綱上,才能條理分明而不雜亂;農民從事田耕,只有努力耕作才會有豐收的道理一樣。後來「有條不紊」被用來指條理分明,有次序而不雜亂。
|
不學無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甘心焉?」
02.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檄》:「世皇〈下江南檄〉,枚舉賈似道無君之罪,宋國臣民其不誠服者與?其文曰:『……世濟其惡,真兇悖之賈充。謀及迺心,效姦雄之曹操。不學無識,舞術弄權。』」
|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敵愾同仇注音︰ㄉ|ˊ ㄎㄞˋ ㄊㄨㄥˊ ㄔㄡˊ漢語拼音︰dí kài tóng chóu釋義︰即「同仇敵愾」。見「同仇敵愾」條。
01.《清史稿.卷四二六.李宗羲列傳》:「天下臣民,知皇上有臥薪嘗膽之思,必共振敵愾同仇之氣。」
|
耳提面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王賜爵,是為衛武公。衛武公治理國家的態度十分開明,總是廣納百官的意見,做為施政的參考,因此得到衛國臣民的愛戴,讓衛國成為春秋初年的大國。在這一段詩中,衛武公表達了他對後代子孫的關心與懇切叮嚀,他說:「這些年輕人啊!還不懂得分辨善惡得失。為了怕他們迷失方向,我不僅當面告誡他們,還用手提拉著他們的耳朵,詳細地叮囑,希望他們永遠記住我的吩咐。」後來「耳提面命」這句成語,就從詩中「匪面命之,言提其耳」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懇切教誨。
|
義無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使身觸利刃,冒著被流箭射中的危險,也從沒想要回頭。就是因為他們一心只想著國家的危難,竭盡全力去履行臣民的義務。希望巴蜀百姓也能忠於朝廷,將國家的事視為自己的事。後來此篇文告原文中的「義不反顧」演變成「義無反顧」這句成語,用來指本著正義,勇往直前,絕不退縮。
|
一鳴驚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 阜:小山丘。
(6) 嘿然:寂靜無聲的樣子。嘿,音ㄇㄛˋ,同「默」。
(7) 觀民則:觀察臣民是否守職守分。則,法也
(8) 子釋之:指你放心。釋,放開。
(9) 不穀:古代君侯自稱不善的謙詞。此處是楚莊王的自稱。
(10) 處士:有才學而隱居不做官的人。〔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呂氏春秋.審應覽.重言》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