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牾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ǔ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ǔ |
解釋:
[動] 違背、抵觸。如:「牴牾」。《資治通鑑.卷四五.漢紀三十七.明帝永平十四年》:「及其歸舍,口雖不言而仰屋竊歎,莫不知其多冤,無敢牾陛下言者。」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牾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違背、抵觸。同「啎」。《資治通鑑.卷四五.漢紀三七.明帝永平十四年》:「及其歸舍,口雖不言而仰屋竊歎,莫不知其多冤,無敢牾陛下言者。」《文明小史》第三○回:「那知趙翰林同黃詹事此一番牴牾,弄得大家沒趣。」 2. 逢、相遇。《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重華不可牾兮,孰知余之從容!」南朝宋.裴駰.集解引王逸曰:「牾,逢也。」 3. 獸名。《集韻.平聲.模韻》:「牾,獸名。」 |
|
注音: | ㄨ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牾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