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惺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ㄥˇㄨˋㄖㄨˊ:「ㄒㄧㄥㄨˋ」。
  2. ㄒㄧㄥㄒㄧㄥㄘㄨㄥㄇㄧㄥˊㄘㄨㄥㄏㄨㄟˋㄖㄨˊ:「ㄒㄧㄥㄒㄧㄥㄒㄧㄤㄒㄧˊ」。
  3. ㄒㄧㄥㄙㄨㄥㄏㄞˊㄇㄟˊㄕㄨㄟˋㄒㄧㄥˇ˙ㄉㄜㄧㄤˋ˙ㄗㄖㄨˊ:「ㄕㄨㄟˋㄧㄢˇㄒㄧㄥㄙㄨㄥ」。
  4. ㄐㄧㄚˇㄒㄧㄥㄒㄧㄥㄒㄩㄑㄧㄥˊㄐㄧㄚˇㄧˋㄅㄨˋㄓㄣㄔㄥˊㄖㄨˊ:「ㄋㄧˇㄕㄠˇㄐㄧㄚˇㄒㄧㄥㄒㄧㄥㄉㄤㄏㄠˇㄖㄣˊ˙ㄌ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īng
解釋:
  1. →惺惺、惺忪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īng
解釋:
參見「惺惺」、「惺忪」等條。
注音:
漢語拼音: xǐng
解釋:
[動]
覺悟、清醒。《廣韻.上聲.靜韻》:「惺,惺悟。」《抱朴子.內篇.極言》:「始皇惺悟,信世間之必有仙道。」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ㄒㄧㄥ

農曆每月月初始見之月光或月亮。段注本《說文解字.月部》:「霸,月始生,魄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漢書.卷二一.律曆志下》:「惟四月哉生霸。」

㈡ㄒㄧㄥˇ

1.覺悟、清醒。同「𢜫」。《廣韻.上聲.靜韻》:「惺,惺悟。」《字彙.心部》:「𢜫,息井切,音省,與惺同。𢜫悟也。」《抱朴子.內篇.極言》:「始皇惺悟,信世間之必有仙道。」《五燈會元.卷二○.東林顏禪師》:「一聲寒雁叫,喚起未惺人。」

2.靜。《字彙.心部》:「惺,靜也。」

注音: ㈠ㄒㄧㄥ ㈡ㄒㄧ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惺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