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室中的行為問題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lassroom Behavior Prblems
作者: 徐文鈺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教室中的行為問題,是指學生於上課過程中,出現的有礙課程順利進行的行為,如打瞌睡、傳紙條、對教師出言不遜、擅離座位、甚至打架滋事等。過去對教室中的行為問題多採控制手段,認為其發生原因在學生個別的問題,要加強教師對此行為的反應方式訓練。近來對此問題則採問題解決取向,認為其問題之發生是師生、環境等互動下的結果,處理時應著重於解決問題,而非試圖權威式控制。
  目前對教室中的行為問題之處理,強調事前預防優於事後之補救;預防之方向可從行為問題之四來源著手;(1)教室之外,如睡眠不足、家庭問題、學校問題;(2)教室環境,如座椅安排、教室光線、物理設備不當;(3)師生互動,如教師不真誠、不公平、言行不一致,學生欠缺挫折容忍力、社交能力等;(4)課程計畫的呈現,如內容前後不一致、不夠生動活潑、互動不夠、缺乏次序性、注意力分配計畫不當、解釋不周全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室中的行為問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