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太魯閣國家公園 - 教育百科
ˋ
ˇ
ˊ
ˊ
ˊ
  • 漢語拼音 tài lǔ gé guó jiā gōng yuá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ài lǔ gé guó jiā gōng yuán
解釋:
位於花蓮、臺中、南投縣境的國家公園。面積九萬二千餘公頃。以中部橫貫公路為景觀主軸,其區域範圍北為南湖北山,東為清水斷崖,南界奇萊連峰、太魯閣大山,西以中央山脈副稜接合歡群峰為界。全區自成一完整生態體系,以立霧溪切割形成之太魯閣大理石峽谷景觀最富盛名。其間平地至高山植物覆蓋完整,保存不同氣候帶生態系,實為野生動物最佳的活動場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太魯閣國家公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aroko National Park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成立於民國75年11月,為臺灣地區的第四座國家公園,位於台灣東部,地跨花蓮、台中、南投三縣,共有27座三千公尺以上之高山。面積92,000公頃,佔本島面積的2.6%。太魯閣內有臺灣地質史上最古老的大理岩層,太魯閣峽谷是園區內最獨特的地形景觀。動物資源方面,至少有33種哺乳類、135種鳥類、28種爬蟲類、14種兩棲類、4種淡水魚類、108種蝴蝶。維管束植物約有1,163種以上,以中海拔溫帶植物種類最多,高山植物次之,植群方面幾乎包括了臺灣各種植物群落類型。區內的史前遺址年代約有二、三千年之久,原住民方面則有泰雅族人活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太魯閣國家公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