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萊 - 教育百科
ˊ
播放
ˇ
部 + 8 畫 = 12 lái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卵形,質柔形闊,邊緣呈鋸齒狀。有香氣,嫩葉可食,也稱為「藜」。
  2. 泛指野草。如:「草萊」、「蒿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萊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ái
解釋:
  1. 植物名。藜科藜屬,一年生草本。葉呈卵形,質柔形闊,邊緣為鋸齒狀。有香氣,嫩葉可食。 △藜
  2. 萊菔(ㄈㄨˊ),即「蘿蔔」。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ái
解釋:
[名]
1.植物名。藜科藜屬,一年生草本。葉卵形,質柔形闊,邊緣呈鋸齒狀。有香氣,嫩葉可食。也稱為「藜」。
2.不耕種而蔓草叢生的田地。《周禮.地官.縣師》:「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
3.雜草、穢草。《詩經.小雅.十月之交》:「徹我牆屋,田卒汙萊。」唐.孔穎達.正義:「萊者,草穢之名。」
4.國名。春秋時為齊靈公所滅。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黃縣東南。
5.姓。如春秋時晉國有萊駒。
[動]
除草。《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âi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