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盾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ㄢˋㄓㄥㄕˊㄩㄥˋㄌㄞˊㄉㄧˇㄉㄤˇㄨㄞˋㄌㄞˊㄨˇㄑㄧˋㄍㄨㄥㄐㄧˊㄧˇㄅㄠˇㄏㄨˋㄕㄣㄊㄧˇ˙ㄉㄜㄅㄧㄥㄑㄧˋㄖㄨˊ:「ㄊㄥˊㄉㄨㄣˋ」、「ㄉㄨㄣˋㄆㄞˊ」。
  2. ㄉㄨㄣˋㄒㄧㄥˊ˙ㄉㄜㄐㄧㄤˇㄗㄨㄛˋㄏㄨㄛˋㄐㄧˋㄋㄧㄢˋㄆㄧㄣˇㄖㄨˊ:「ㄐㄧㄣㄉㄨㄣˋ」、「ㄧㄣˊㄉㄨㄣˋ」。
  3. ㄅㄧˇㄩˋㄔˊㄏㄨㄛˋㄩㄢˊㄓㄨˋ˙ㄉㄜㄌㄧˋㄌㄧㄤˋㄖㄨˊ:「ㄏㄡˋㄉㄨㄣˋ」。
  4. ㄇㄠˊㄉㄨㄣˋ:①ㄧㄢˊㄩˇㄒㄧㄥˊㄨㄟˊㄒㄧㄤㄏㄨˋㄉㄧˇㄔㄨˋㄖㄨˊ:「ㄊㄚ˙ㄉㄜㄏㄨㄚˋㄑㄧㄢˊㄏㄡˋㄇㄠˊㄉㄨㄣˋㄒㄧㄢˇㄖㄢˊㄓㄜˋㄐㄧㄢˋㄕˋㄧㄡˇㄨㄣˋㄊㄧˊ。」②ㄌㄧㄤˇㄓㄨㄥˇㄕˋㄌㄧˋㄒㄧㄤㄏㄨˋㄔㄨㄥㄊㄨ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ùn
解釋:
  1. 用來防護身體,遮擋刀箭、矢石攻擊的武器。
    【例】盾牌
  2. 盾形的物品。多用作獎牌或紀念品。
    【例】金盾、銀盾
  3. 比喻支持或援助的力量。
    【例】後盾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ùn
解釋:
[名]
1.一種抵禦敵人矢刃等攻擊,保護己身安全的兵器。如:「盾牌」、「籐盾」、「金劍神盾」。
2.比喻支持或援助的力量。如:「深厚的民意基礎是他強而有力的後盾。」
3.盾形的物品。多用作獎牌或紀念品。如:「銀盾」、「金盾」。
4.荷蘭、越南、印尼等國貨幣單位的簡稱。
注音:
漢語拼音: shǔn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ú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