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河川襲奪 - 教育百科
ˊ
ˊ
ˊ
  • 漢語拼音 hé chuān xí duó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é chuān xí duó
解釋:
河川搶奪其他河流的現象。侵蝕力強的河水,深切入河床,往高處侵蝕,穿過分水嶺,而將另一側的河水上游截流。通常是低位河搶奪高位河。也稱為「搶水」。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河川襲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iver Capture/Stream Piracy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相鄰兩河流中有一河流因為侵蝕力較旺盛而向上游侵蝕或側蝕,造成攔截其鄰河流域的上游河道,而造成河流的襲奪。其形成原因是這兩條河流中有一條的相對高度較低,為低位河,另一條的相對高度較高,為高位河,低位河容易使分水嶺往上游移動,並將分水嶺另一側鄰河的上游部份截奪。
  在河流的截奪過程中,搶奪它河流域者,常是低位河,叫做襲奪河;被奪取的河中,上游部份改向流入襲奪河的稱為改向河,殘餘的下游水道,叫做斷頭河。發生搶水的地方,河道有不自然的急轉彎,稱為襲奪灣。搶水河因流量增加,改向河因侵蝕基準下移,河谷每呈回春而重新下切,沿河可生成峽谷及河階地形。台灣東部的木瓜溪在鯉魚潭處,便有河川襲奪的現象。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河川襲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