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略曆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rú lüè lì |
解釋:
西洋的舊曆法。為古羅馬時期儒略凱撒(Julius Caesar)於西元前四十六年所頒行的曆法,為英語Julian calender的音譯。儒略曆以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為大月,各三十一日;四、六、九、十一月為小月,各三十日;二月平年是二十八日,閏年則為二十九日。因此平年為三百六十五天,閏年為三百六十六天,每四年之中有一個閏年,平均每年有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比一個回歸年的實際長度多了十一分十五秒,因此節氣逐漸提早,大約一百二十八年就多一天。因此在一五八二年的曆法改革改用「格里曆」。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儒略曆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Julian calendar |
日期: | 2003年10月 |
出處: | 測繪學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係凱撒(Caesar)大帝於公元前46年制定之曆法,為一種重要之天文曆法。若年之數目為4之倍數時,則該年為366平太陽日;若非4之倍數時,則為365平太陽日。儒略曆一年之平均長度365.25平太陽日,比回歸年長約674秒。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儒略曆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