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撻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用棍、鞭等拍打物體。
    【例】鞭撻、撻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用棍、鞭等拍打。如:「鞭撻」。
[形]
勇武。《詩經.商頌.殷武》:「撻彼殷武,奮伐荊楚。」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撻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用棍、鞭等擊打。如:「鞭撻」。《孟子.公孫丑上》:「北宮黝之養勇也,不膚撓,不目逃;思以一豪挫於人,若撻之於市朝。」《禮記.內則》:「父母怒不說而撻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2. 攻打、征伐。《清史稿.卷二四.德宗本紀二》:「欲張撻伐,以湔國恥。」清.林則徐〈奏穿鼻尖沙嘴疊次轟擊夷船情形摺〉:「是該夷自外生成,有心尋釁,既已大張撻伐,何難再示兵威?」

3. 輕拍、拂拭。唐.李賀〈上之回〉詩:「上之回,大旗喜。懸紅雲,撻鳳尾。」《古今小說.卷一三.張道陵七試趙昇》:「便脫下鞋底,將字跡撻沒了。」

4. 勇武。《詩經.商頌.殷武》:「撻彼殷武,奮伐荊楚。」

注音: ㄊㄚ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撻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