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內在權威模式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ternal Authority Model
作者: 沈六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內在權威模式是道德教育實施的模式之一,由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威爾遜(John Wilson)經調查研究於一九八一年提出。此模式大部分訴諸「良心」(conscience)的力量來規範人類的行為。如一般人常會反問某一個人說:「你覺得你自己是對的嗎?」「你的良心會安嗎?」「他做了違背良心的事情。」「那樣做,會受良心的譴責。」等。又常說「心安理得」、「問心無愧」或「後悔不及」等 。此模式所稱的「善」,包含對許多內在命含的服從;服從的態度和程度類似對外在權威。此模式所指的「良心」,是一種內在的自我規範力量,其最高境界是指道德自律的層次。這種無形的規範力,如果能引發出來,是一種可長可久的影響力。因受「良心」的指使而表現出來的行為,其有道德的價值。在道德教育的實施中,可以隨時隨地喚醒學生,理性思考,明辨是非,然後擇善而行。此種模式是道德教育實施的一種高層次的模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內在權威模式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