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凱安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K´ai An Wu
作者: 劉鳳學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又稱《凱安》。唐朝(西元618∼西元907)禮儀舞蹈。本係隋朝(西元581∼西元618)之武舞。唐建國後由祖孝孫改為《凱安》,用之於郊廟祭享。《凱安》之舞者著平冕手執干戚。另外一說,據唐朝太常少卿韋萬石詮釋:《凱安舞》是貞觀(西元627∼西元649)年間所製之武舞,用於郊廟祭享。舞有六變:第一變象龍興參野,第二變象克靖關中,三變象東夏賓服,四變象江淮寧謐,五變象獫狁降伏,六變復位以崇,象兵還振旅。
參照:
《舊唐書.音樂》、《淵鑑類涵》。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凱安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