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劈裂,劈理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leavage
作者: 洪如江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岩石之一種裂開方式,係由於受到巨大側向大地應力之作用,產生極大之壓縮應變,大致為30%以上者,因此而發生垂直於最大縮短方向的許多平行(或近乎平行)且密集之裂面。此種岩石之規則裂面形態,稱為劈理。
  上述之「極大之壓縮應變」,常發生於岩石之變質作用中,尤其是由頁岩變質為板岩。由於應變量極大,岩石中之顆粒,經過了某些重新排列作用之後,而產生了順向排列(preferred orientation)或異向性(anisotropy)。有些岩石成分,甚至產生下列變化:(1)結晶內部的差排(dislocation);(2)固態壓力熔解;(3)成分之再結晶;(4)新礦物之生長。
  板岩劈理(slaty cleavage)使採石工人易於沿其劈裂面取得薄片岩板,以作為屋頂瓦片等之用。板岩之礦物顆粒多成扁平狀且平行於劈理面之順向排列。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劈裂,劈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