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包恩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owen, Murry
作者: 鄔佩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九四六至一九五四年間,包恩在美國堪薩斯州的邁寧珍(Menninger)診所,接受佛洛依德(S. Freud)心理分析的訓練。
  一九五四年包恩等人進行精神分裂症病患之研究,發現未參加治療的家庭成員會抵銷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當家庭中有任何一人有不適應癥狀出現時,他並不認為是個人問題,而是家中成員間的情感功能不平衡所致,遂發展出家族系統理論,關注家庭動力的運作。
  一九五七年,包恩在全美矯正精神醫學學會(American Orthopsychiatric Association)年會上發表他的家族系統理論。之後,提出核心家庭情感過程(nuclear family emotional process)及家庭投射過程(family projection process)。一九六○年提出分化(differentiation)、三角關係(triangle)、多世代傳遞過程(multi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process)、手足地位圖(sibling position profiles)、情緒截斷(emotional cutoff)。至一九七四年,將家庭體系擴大至社會網,視社會為一情感的體系。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包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